校笺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0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广明、景福、英伦诸本,均无‘故’字。又,馆本‘驟’作‘超’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傅奕本作“而王侯以自稱也”,范应元本作“而王侯以自謂也”,敦煌己本作“王侯以自名”。今查怡兰堂与道藏二严本以及河上公本等汉本,皆作“王公”,而不作“王侯”,正与帛书甲、乙本...
0419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按:‘恬淡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恬惔’;一本作‘恬澹’;又作‘恬然’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作‘三十’,敦煌、广明作‘卅’,罗误校。又室町本亦作‘卅’。吴云曰:‘卅,诸本作三十。’是也。《玉篇》‘卅,先阖切,三十也。’又‘輻’字,疑本或作‘輹’。《周易·小...
0416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寵為下’,陈碧虚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9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愚’是一种淳朴、真质的状态。老子自己以‘愚人’为最高修养的生活境界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7_老子乙本释文

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輿,甲本作‘與’,通行本多作‘輿’,亦或作‘車’。帛书‘與’字多写成‘輿’,同音通假。改为‘車’误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‘求美则不得美,不求美则美矣’,...
0416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''其',犹是也,此也,字当读为'斯'。言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堅强者莫之能勝,乃理之自然,势所必至,而无以变易也。'
04113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世欲之人多轻身而徇名貨,贪得而不顾危亡,故老子问之曰:身與名货孰親孰多?必竟是身親于名,身重于貨也。至于名貨得而身致危亡,孰为病邪?盖因贪名貨而致身亡,必竟是身元无病而...
04111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天下”二字,当为衍文。帛书甲、乙本皆无。 又,王弼注云:“美者,人心之所进乐也;惡者,人心之所惡疾也。美惡犹喜怒也,善不善犹是非也。喜怒同根,是非同门,故不可得而偏举也。...
0417
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应作“孩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咳,小儿笑也。从口、亥声。孩,古文咳从子。”《字汇补》云:“咳,与孩同,小儿也。”由此可知,“孩”為“咳”的古字,“咳”则为今字。按高亨、张舜徽等...
04115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5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此句甲、乙本作‘以俞甘浴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以降甘露’。今据改。”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以俞甘洛”,许氏误记。
04115
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溪‘邦’作‘國’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不如坐進此道’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我獨若閔閔’,古本與傅奕本作‘閔閔’,莫昆切;有训作‘昏昧不分别’者;河上公及诸家并作‘悶悶’,音同,又省‘若’字,韩文公《古赋》有‘獨閔閔其曷已兮,凭文章以自宣;’...
04110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5_顾广圻

顾广圻云:“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无‘為’字,‘事’皆作‘器’,《经典释文》作‘器’。按:《韩非子》自作‘事’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21_清世祖

清世祖云:“‘行’当做‘形’。食餘,人必恶之;形贅,人必丑之。夫圣人从事於自然,而不自見、不自是、不自伐、不自矜者,盖亦睹夫争者之害也。夫人未有不能立且行者也,苟以立为未足,而加之...
04113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12_苏辙

苏辙注云:“聖人之有天下,非取之也,万物归之,不得已而受之。其治天下,非為之也,因万物之自然,而除其害耳。若欲取而為之,则不可得矣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故物’以下,皆以相反為义,而文字各本多歧。末句依帛书甲、乙本写正,与范本亦合也。此言事物之转变,有似先而反后者,有似缓而反急者,有似强而反弱者,有似成而反敗者,着意為...
0418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道常得其信也。’是节解‘得’字同此,‘矣’作‘也’。然以上句例之,当亦作‘得信矣’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9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兵是不得已而用之,樂殺人者不可以得志。用兵貴右,在以居喪心情待之。”
04112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2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次解本‘伎’作‘知’,帛书甲本同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亓欲先□□,必以亓身後之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损掩“民也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...
04112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10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言君道主於柔缓,而力戒暴疾。既举飄風暴雨為例,又重申天道且不能以暴疾持久,人道更可知矣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‘大’当承上作‘道’。‘返’,寇、白、易州、臧疏同此。各本并作‘反’。字当作‘返’。按:‘曰’读為‘则’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人之飢也’之‘人’字今本多作‘民’,唯严遵、敦煌辛等本作‘人之飢’。《后汉书·郎传》引亦作‘人之飢也’,与帛书甲、乙本相同。按‘民’字,唐时避太宗讳多改作‘...
04111
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上智之士,深识洞鉴,聞道权则微明,实则柔弱,聞斯行诸,皆不懈怠,故云勤而行之尔;中庸之士,明昧未明,聞说妙道,或信或否,谓明则若存而信奉,谓昧则若亡而疑惑,未果决志,...
04115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敦煌庚本、敦煌辛本、赵至坚本‘功成’作‘成功’。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成功不處,其不欲示賢尔。’是成经文如此。又荣注引经文云:‘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成功不...
04115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损掩,今据傅奕本校补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、范应元本等通行本“衰”作“抱”,谓“萬物負陰而抱陽”。《文子·上德篇》、《淮南子·精神训...
0418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熟’,各本作‘孰’。孰、熟,古通用。”水海按:朱说虽是,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孰”,非为“熟”也。孰,疑问代词,前头有先行词语“名與身”,不仅表示询问,还要求比较与选择...
04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