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8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此句甲本作‘上德无□□无以為也’,乙本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也’,而《韩非子·解老》则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也’。傅奕本亦与《解老》同。通行本则与帛书同。··既讲无為,又讲...
05913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同於德□,道亦德之”,损掩“者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福本、林希逸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、焦竑本、释德清本...
03511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0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狹’,即《说文》‘陝’字,隘也,隘有迫谊。‘厭’,《说文》‘笮也’。此言治天下者无狭迫人民之居处,使不得安舒;无厭笮人民之生活,使不得顺适。”
05814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引同此(傅奕本)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注引无四‘而’字。《朱穆传》注引有。《辅行记》一之三引更有‘失禮而後智,失智而後信’两句。然各本及《庄子·知北游篇...
05510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云:“前章‘道之為物’,物谓德也。此章‘有物混成’,物谓道也。‘混’,‘渾’通。‘混成’,谓不分判而完全也。‘先天地生’,首章所谓‘天地之始’,四章所谓‘象帝之先’也。”
05715
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三十八章已有此文例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有此句,当为经文明矣。“彼”,指“自見”、“自貴”;“此”,指“自知”、“自愛”。
04113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處其薄’;又荣注:‘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’;是成、荣二本‘居’并作‘處’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作“可以為天地母”。按《老子》之义,“道”之属性,无声无形,无边无际,独一无二,它是“万物之始”,不仅“先天地生”,而且是天地由其所生,故谓“道”“為天地母”(“道”...
02812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此文‘繟’、‘坦’并出,(景龙)碑文空一格,何字不明。王羲之本作‘坦’,柰卷作‘繟’。···今按:严本作‘默’,谊古。或作‘繟’,作‘坦’,皆非。傅、范本亦作‘默’。·...
0337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神者,妙萬物以为言,由得一故,故能通变无方,不可形诘尔。水注川为溪,注溪为谷,言谷得一,故能泉源流润,盈满不竭尔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返’作‘反’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11_李息斋

李息斋云:“此言世之刑法,不足恃以为治也。民不畏死,吾奈何以死惧之?”
02810
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文,帛书甲本作“胃天毋已清,將恐□”;帛书乙本作“胃天毋已清,將恐蓮”。“胃”为“謂(简作谓)”的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篇》云:“是胃大得...
03712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四大’,道、天、地、王也。凡物有称有名,则非其极也。言道则有所由,有所由,然后谓之為道,然则道是称中之大也。不若无称之大也。无称不可得而名,故曰‘域’也。道、天、地、...
04112
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恒”,因后人避汉讳而改作“常”,经文中已屡见。此‘常’是讳借,非本字,則与金文无涉也。于省吾说非是。又,他本“者”后有“殺”字,乃衍文也,马说是。又,有“...
02910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8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言川谷乖一,灾否斯起,致泉源枯竭,流注不通也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離’,音利。‘輜’,侧其反。‘重’,直用反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民’字,卷子、馆本、成疏及《后汉书·郎传》引作‘人’,盖唐人避讳追改。‘飢’字,宋河上、馆本、易州、臧疏、范、二赵、吴及《郎传》、《治要》引同,各本作‘饑’。《说文》...
04815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高以下為基’,司马‘以’上有‘必’字。”
03710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。乙本同此两语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英伦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...
0455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7_罗远贤

罗远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有‘也’字。”
03112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故致數輿无輿’,一作‘數車无車’,一作‘數譽无譽’,一作‘故至譽无譽’,无‘數’字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恣情放欲,輕躁日甚,外則亡国,内則危身。”
05114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柔脆’作‘柔弱’为胜,盖‘柔弱’二字乃本章之主干也。”
02510
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皆同此二句。
04712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9_奚侗

奚侗云:“行不言之教,故无瑕謫。瑕,过也,见《诗经·狼跋》‘德音不瑕’毛《传》。謫,责也。见《小尔雅·广雅》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6_王弼

王弼注:“强兵以暴于天下者,物之所恶也,故必不得勝。”
0368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夷道若纇’,‘纇’,雷对反,简文云之也:河上作‘類’,一本作‘纇’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8_孙鑛

孙鑛云:“‘鍵’,今本作‘楗’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’,古本。”
02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