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孰能損有餘以奉天下’,古本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41_12_校笺_04_陈柱

陈柱云:“马说非也。‘道’谓‘大道’,举‘道’包‘大’,故不云‘大道’也。下文接云‘夫唯道’,正承此‘道’字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4_吴澄

吴澄云:“善人,謂善于其事之人。師者,人所尊事以为法者。”
0557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邪’,一无‘邪’字。‘見’,賢徧反。古之人其才过人者,則思以其才而济物,未尝挟以自大也。故役其賢智以养人。后人之賢智者,則自计其有以躬享佚乐為适然。故役乎愚、...
03514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缺一“生”字,今据通行本校补。
0299
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此謂要妙’,敦煌本、傅本与此石(景龙碑)同。又‘要妙’即幼妙,亦即幽妙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‘穷极幼眇’,师古曰:‘幼眇读曰要妙。’刘台拱曰:‘按幼,幽也;眇,微...
0456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4_陶鸿庆

陶鸿庆云:'王注曰:'以,用也。其,谓水也。言用水之柔弱,无物可以易之也。'是王本'其'上有'以'字,故顺文解之。'
0315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物之生也,既因陰陽和气而得成全,当须負荷陰气,怀抱陽气,爱养冲气,以为柔和,故广成子告黄帝曰,我守其一以抱其和,故我修身···形未尝衰。是知元气冲和,群生所赖。老子举...
0289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2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於’,甲、乙本皆缺此字,通行本、傅奕本皆有。今据补。”
05411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敦煌辛本无'云'字。景福本、敦煌庚本作'故聖人言云'。'
05413
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故物或損之而益,或益之而損’,罗卷、臧疏、彭、寇、张嗣成、馆本、磻溪并无下‘或’字。”
04610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二本作‘朴’,下同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''正言若反',司马上有'故'字,下有'也'字。'
02512
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吾將以為學父’,《音辩》云:‘古本作學父,河上公作教父。’按《尚书》:‘惟斆學半’,古本并作‘學’字,则‘學’宜音‘斆’,亦教也,义同。父,始也。今并从古本。”
0438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楃散□□□,□人用則為官長”,“樸”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為屋部,属叠韵通假),前句损掩“則為器”三字,后句损掩“聖(简作圣)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“聖...
0305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句首当有'故'字,因此处二句是承上启下。无'故'字者当為脱漏,应从帛书本补正。 又,河上公注云:'有德之君,司察契信而已。无德之君,背其契信,司人所失。'王弼云:'有德之人,念思其...
03713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3_刘文典

刘文典云:“今本《老子》河上公章句徧用第四十三,作‘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,无有入无間’;‘无有’上敚‘出’字,可据《淮南子》引文增。《道应训》引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;疑后...
02613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5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大制不割’,此明聖人用道也。夫聖人德全,大制群有,法乾坤之施洒雨露之恩,各畅其和,不知其力,令动植之物咸遂生成,曾不割伤以為己用,故云‘大制不割’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景龙碑、御注道德经幢等本,凡遇‘以’、‘之’、‘矣’、‘也’等助字多阙,疑欲强合《史记》五千言之数,特经删去,以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等所引多不尔也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损掩。今从甲本。景龙本“孰”作“熟”,谓“得與亡熟病?”李道纯本、张嗣成本“亡”作“失”,谓“得與失孰病?”其他诸本与《韩诗外传》引并同帛书甲本。
0287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作“為之者敗之,執之者失之”,二“者”前皆有“之”字。今从甲本。遂州本“為”后“者”字作“故”,谓“為故敗之,執者失之”。《群书治要》引“失”后“之”作“也...
0295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朱、高说是也。陈景元于“同”字断句则非。对于“两者”的解释,旧注颇为分歧。大致有以下几家:河上公注云:“‘两者’,謂‘有欲’、‘无欲’也。同出者,同出人心也。而異名者,所名...
02210
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成”,《说文》谓“就也”,《广韵》谓“毕也,就也”,即完成、完就、完毕之谊。非指某一具体物。“大成”是泛指最完全、最完满、最圆备。唐玄宗疏:“凡曰学人,功行大成,众德圆备...
05315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歔’,河上本作‘呴’,龙兴观碑作‘嘘’。河上公曰:‘呴,温也。吹,寒也。’按:《说文》‘嘘,吹也;吹,嘘也。’呴,正字作欨,《说文》:‘欨,吹也。’盖嘘(或呴)吹混言则...
03614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皆知善之為善’,‘皆’上一有‘天下’字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10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···大辯者,不言而信,故若訥也。”
0488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同此(‘或培或堕’),罗卷作‘或接或隳’,易州亦作‘或接或隳’,各本作‘或載或隳’。成疏曰:河上本‘或載’作‘或接’。则成作‘載’,河上作‘接’。陆、成同时而所见...
02711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4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按:‘无為’一观念,在各种英译本中,亦常被误解,以陈荣捷的解释最好。陈先生说:non-action(wu-wei) is not meant literally'inactivity' but rather 'taking no action that ...
05810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糞’,敦煌本作‘’,乃‘糞’之别构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4_任法融

任法融云:“‘佐’是辅助之意。‘强’是强行压制。为臣者,要顺天理,体民情,以自然之道,辅佐人君治国理民。不可专尚武力,滥用兵革。孟子曰:‘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...
050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