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其出彌遠,其知彌尟’,‘尟’,思践切。‘尟’字,韩非、王弼同古本。‘彌’,益也。‘尟’,少也。求之於外者,出益遠,而知益少也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7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物牡則老’,御注‘牡’作‘壯(简作壮)’,与《德经》一句同。《德经》句,景龙碑亦作‘牡’。此‘牡’字误。严失校。”
0349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1_俞樾

俞樾云:“《说文·皿部》:‘盅,器虚也。《老子》曰:道盅而用之。’‘盅’训‘虚’,与‘盈’正相对。作‘沖’者,假字也。第四十五章‘大盈若沖’,沖亦当作‘盅’。又按:‘或不盈’,唐景...
03314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為□□□□”,损掩“學者日益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道藏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敦煌己本...
04110

《老子》31_02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或’為‘咸’讹。此十字(指傅奕本本句与下句‘故有道者不處’)乃因二十四章错简而复出者。成(玄英)於此二句无疏,是成无此文。石田羊一郎以此二句為衍文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之说是也。又,“紛”为本字,帛书甲本即作“紛”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文子·下德篇》、《意林》均引作“紛”。他本作“芬”、“忿”,则皆为“紛”之假借(上古三字皆为滂纽...
0568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无為則无不為’,司马温公与古本有‘則’字,陈韶、王弼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见诸王弼本不作“則”,而作“而”。
04811

《老子》31_06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张说是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作“兵者,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”;《穀梁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注引作“兵,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”。此皆以“不祥之器”与“不得已而用之”句相连。 又...
05113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‘芻’作‘爹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7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恒无心’,河、傅、王、范以及唐宋以来诸今本,大都误作‘无常心’,因在‘常心’二字上大做文章。焦竑《老子翼》说:‘无常心,心无所主也。’高亨《正诂》说:‘常心者,固有之...
0577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此二句,从帛书甲、乙本看来,经文明达,经义合《老子》“俭武戒殺”之旨。景龙碑本除句末“也”字之外,同帛书甲、乙本,可知帛书本不误也。然其他诸本,文字殊异,或传抄之错乱,或注...
04015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聞’,乙本同,通行本多作‘言’。《老子想尔注》本亦作‘聞’。”按:索洞玄本、遂州本及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亦作“聞”,与...
05413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德’,读为‘得’。”
013310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尚右’下,景龙、敦煌二本均有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5715
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8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門’謂所由以出;‘根’謂所由以生。虚无自然者,天地之所由以生,故曰‘天地根’。‘天地根’者,天地之始也,《庄子》所謂‘常无有’者,此或号之为‘元始’,先天之祖。”
0595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6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為天下渾渾焉’,傅本如此。‘渾渾’,范作‘渾心’,诸唐本无‘焉’字,作‘渾其心’。皆非也。按:此乃二偶句,‘在天下歙歙焉’,承‘无常心’句;‘為天下渾渾焉’,承‘以百姓...
03714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传世诸本皆作“道常无名”。
05110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’,按:寇‘後其身’作‘後其时’,盖刊误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’。”
0545
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3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此句傅奕本为‘而民之生生而動’。生生,即以生为生,指太看重生道的意思。”
0396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7_张默生

张默生云:“‘小’字,指道体而言。道体是至精无形的,故可说是‘小’。但此‘小’字,不是普通大小之‘小’,因有时从另一方面看,此‘小’字又可说是‘大’了。下章有云:‘常无欲,可名於小...
04611
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上善’,谓第一等至极之善,有道者之善也。其若水者何也?盖水之善,以其灌溉浣濯,有利萬物之功,而不争處高洁,乃處衆人所惡卑污之地,故幾於有道者之善。‘幾’,近也。‘惡’...
0485
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兕虎’当为‘虎兕’,王弼注:‘虎兕无所措其爪角’,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‘虎无所措其爪,兕无所措其角;’皆虎在兕前,知古本当亦虎兕连文无疑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人’字诸王本作‘民’,傅本作‘民’。室町本‘均’下有‘焉’字。按:《玉篇》:‘均,平也,等也。’《周礼》‘均其稍食’注云:‘均,猶调度也。’又《字林》:‘均,田也。’...
0329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善人’,各本作‘善仁’,古字通。”
0576
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5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体天地之道,故曰:无死地焉;’则此文‘也’字系‘地’字之讹。王以‘何死地之有’相释,则王本亦作‘地’,今河上本作‘地’,王本作‘也’,盖传写之讹也...
04215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俾道之在□□□”,损掩“天下也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作“卑□□在天下也”,“卑”为“俾”之省写或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帮纽支部),损掩“道之”二字。甲、乙二...
04110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越语》‘持盈者与天’;《史记·楚世家》‘此持满之术也’;《诗经·凫鹥序》‘能持盈守成’;皆‘持盈’连言,盖为古人成语。‘盈’之作‘满’,则以惠帝讳而改。老子欲与下...
04314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莫之爵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黄、程并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0545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10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人能虚静,则可以知人,可以自知。知人以智言,非私智也,猶止水之燭物也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应从帛书甲本作“盈室”,作“满室”者,因避汉惠帝刘盈讳而改。因“盈”字改作“满”,于是又把“室”字改作“堂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室,实也。”徐锴《说文系传》云:“室,实也。室、...
05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