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□我貴矣”,前句全损,后句损一“則(简作则)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;帛书乙本前句无“我”字,后句同此。按:甲本前句所损之字数,当为四个字,严遵本等...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9_徐仁甫
徐仁甫云:“‘孰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於人乎?’七章曰:‘天长地久。’明此不当谓天地不能久。高亨因谓此‘天地’二字,涉上文而衍。然只言‘尚不能久’,而无主语。古人无此文法...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尚’作‘上’,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上仁‘无以為’,上義‘有以為’,范本同此。”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失者,同於失’,古本作‘從事於失者,失者同於失’。”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畏威”之“威”当作用刑罚兵戎等威权镇压讲。王弼就训为“威权”,奚侗则释为“刑罚兵戎之属”。“大威”之“威”,当作威怕之事讲,指祸乱之事。王弼训为“大溃”,即大乱之事也。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1_校勘
以上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及《黄帝内经·太素》卷二《顺养篇》杨上善注文、《周易集解·乾九家易》、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所引并同乙本。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河上公本“同於失者,道亦失之”之后,有“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”句,想尔本有“信不足,有不信”句,此说明汉代经文已衍此两句。应以帛书本為准,此两句应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