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以知古始,是胃□□”,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“道紀”二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乙本同此二句,唯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...
0416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滋彰’,苏、曹‘彰’作‘章’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夫惟不可测,故强為之容’,古本。惟其善能体道,故其心微妙而與物冥通,渊深而不可測也。··夫惟不可測,故强為善為士之形容,谓下文也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7_老子乙本释文

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释云:“‘我欲不欲而民自樸’,通行本无上‘欲’字。按严遵《指归》云:‘人主诚能欲不欲之欲’,王弼注云:‘我之所欲唯无欲,而民亦无欲自樸也’,似其本皆原有,经后...
03114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“马说是也。趥亦徐行也。《礼记·檀弓》:‘君子盖猶猶尔。’郑注:‘猶猶,疾舒之中。’《荀子·哀公篇》:‘猶然如将可及者。’杨注:‘猶然,舒迟之貌。’皆以‘猶’為‘趥’之例。...
0339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禍”作“”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为“禍”。帛书乙本,无“禍,福之所倚”一句,“福,禍之所伏”损掩“禍”一字;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各本作‘禍,福之所倚;福,禍之所伏’...
0406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5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凌釋,甲、乙本皆作‘淩澤’。凌為凌之假字。此句傅奕本作‘涣若冰將釋’,通行本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今据改‘凌澤’作‘凌釋’。凌即冰也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祦’,古本如此,与‘祆’同。左氏云:‘地反物為祺。’《说文》云:‘巧也’。”
0256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易州、臧疏无‘兮其’二字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‘曠’作‘廣’,此句在‘混兮’句下,易州亦在‘混兮’句下。按:‘曠’当作‘廣’,《说文》:‘廣,殿之大屋也。’”
0509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说是,当依帛书乙本无“聖人”二字。“方”,即《墨子·天志篇》“中吾矩者谓之方”之“方”,指矩形的直角。“割”,《尔雅·释言》云“裂也”,邢昺疏:“割,谓以刀裂之也。”《...
02714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安以久之’,‘久’一作‘動’,一作‘安以久動之’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惟’作‘為’。”
0445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4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作‘是以能蔽不新成’。吕作‘故能弊不新成’。赵作‘故弊不新成’。苏、葛同王弼。”
02510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可以有國’下疑当有‘之母’二字,盖此文原作‘莫知其極,可以有国之母,有國之母,可以長久’,写者误脱二字耳。‘國之母’者道也。五十二章曰:‘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’,‘天下...
04110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芸芸’,李如字,又作‘云云’。‘芸芸’者,喻萬物也,以茂盛为动,以凋衰为静。‘云云’者,喻人事也,以逐欲为动,以息念为静。义同。盖经有‘根’字,故作‘芸芸’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8_洪颐煊

洪颐煊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事大众而数摇之,则少成功;藏大器而数徙之,则多败伤;烹小鮮而数挠之,则贼其泽;治大國而数变法,则民苦之。’是以有道之君,贵静不重变法,故曰:‘治大...
0517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‘故定理有存亡,有死生,有盛衰。夫物之一存一亡,乍死乍生,初盛而后衰者,不可謂常。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。’此解最与...
03815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聖人亦不傷之’,一作‘傷人’。以下‘德交归焉’观之,作‘之’为是,‘之’指神而言也。”又云:“‘聖人亦不傷之’,韩作‘不傷民’。”
02712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4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‘公乃生’诸王本‘生’作‘王’,今据敦煌无注本及道藏次解本改正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‘大國’即万乘之邦。‘郊’,郭外也,之往也。言大國虚容譬于江海,江海处众流之下,故百川竞注。大國用道谦柔,故万邦归往,朝宗慕义满于郊郭也。‘郊’,本亦作‘交’字者,言大...
05115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6_胡适

胡适云:“日本本‘知’上有‘不’字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8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大國之君,所以不事威武,而用谦卑之德,以柔服之,小者将欲怀来附庸之君,取其小國之人而为臣妾尔。大國之君既以谦卑之道而柔服小國,小國之君則朝聘会盟,不敢离叛,以卑下之礼...
02914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4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,或云‘畏之,侮之’者,非。”
04812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奥’,《说文》:‘(奥),宛也,室之西南隅。’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四出‘奥’、‘懊’、‘墺’、‘噢’四字,下三字均引古《老子》,惟‘奥’字下无,疑古本‘奥’字有偏旁。...
03213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此复释‘親之譽之’也。百姓所以親爱君之善行,称譽君之功业者,由君有德教之言,故貴重君言而称譽之尔。古‘猶’字,与‘由’字通用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此言不善人化于道,亦能改过迁善,可知人无棄人,故道为不善人之所保也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廢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。”
0249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不曰’,‘曰’,于月反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“王弼曰:‘六親,父子兄弟夫妇也。’按:《吕氏春秋·论人篇》:‘何谓六戚?父母兄弟妻子。’与王注小异。‘慈’、‘子’古通用。《礼记·乐记篇》:‘则易直子谅之心,油然生矣。’...
02913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4_陈柱

陈柱云:“‘大小多少’,疑当作‘為多於少’,其‘大小’二字,则下文‘為大於細’之讹捝。”
04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