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7_严復
严復云:“夫不得已,岂独用兵然哉?凡事至不得已而後起而应之,则不中理亦寡矣。”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綿綿,謂引气匀、缓、细、长,連綿不止。导引真气到达一定程度时,鼻息微微,若存若无,有似胎儿没有外呼吸,但有旺盛的内呼吸而已。这是人类在高度入静状态下的一种自然本能。綿綿...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敦煌庚本即无两“雖”字,正与帛书本合。又:“輿”,《说文》“車輿也”,《玉篇》“車乘”,即車箱。其义与“車”义通。“轝”,同“輿”。《集韵》谓“輿”,“或作轝”...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‘芒’,河上作‘恍’,王弼作‘怳’。‘芴’,河上作‘忽’,王弼作‘惚’。”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葛‘抗’作‘杭’,无‘相’字。各本‘若’作‘加’,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前識者”三字损掩,帛书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严遵本“識(简作识)”作“職(简作职)”,无两“也”字,“首”作“始”,谓“前職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”。陆希声本“識(简...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5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众人之用神也躁,躁则多费;多费之谓侈。圣人之用神也静,静则费;少费之谓啬。’亦‘静’、‘躁’对言。《孙子·军争篇》云:‘以治待乱,以静待譁。’《淮...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8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按:王弼本作‘寵為下’,乃原文也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‘寵之為下’,则误衍‘之’字矣。河上本作‘辱為下’,乃由不解‘寵為下’之义而改‘寵’为‘辱’耳。陈景元、李道纯本,均作‘...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曒’,曒,古晓反。明式云:‘胡老反。’”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11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王弼本作‘古之善為士者’,‘士’乃误字,帛书乙本作‘道’,与傅本合,今据改正。河上公注云:‘谓得道之君也。’则河上本原亦作‘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若”,乙本作“若”,通行本作“若昏”。“”,当为“圈”字的异构。“圈”(hūn呼昆切),上古晓母文部【xuen】,守门者,多以受刑者充当。《说文·门部》:“閽,常以昏...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一“弗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“惡(简作恶)”假作“亞(简作亚)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母铎部,为同音假借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想尔本、馆本、遂州本“或”...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先天’,陆‘先’悉荐切;李音同。上居无象之前曰‘先’。”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3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此句傅奕本为‘而民之生生而動’。生生,即以生为生,指太看重生道的意思。”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氣’作‘炁’,嵇康《难张辽叔宅无吉凶摄生论》曰:‘專氣致柔;’盖本此文。则嵇所据本亦作‘致’。王弼注曰:‘能若婴兒之无所欲乎?’臧疏引节解曰:‘大道流布,若婴兒...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此‘无’与上三‘无’字不同,為‘有无’之‘无’,常语也。二‘之’字均系统指上文轂木、陶土、房屋三者而言。谓有此三者以為利,无此三者以為用也。”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彭、张之象‘子孫’下有‘以’字。罗‘祀’作‘祠’,‘輟’作‘餟’。倫谓当从《韩非子》作‘子孫以其祭祀世世不輟’。惟‘其’字当是‘共’字之讹,‘共’当作‘龔’。《说文...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潘静观本改‘據’为‘攫’,与敦、遂、范本无‘不據’二字,均非。按:‘攫’字,唐玄宗《御注道德真经疏》作‘玃’,乃‘攫’之别构。傅本作‘攫’是。《说文》‘攫,爪持也’;《...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侯王无以為貞而貴高,將恐蹙’,五注无‘為’字;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為貞而’三字;程‘貞’上有‘天下’字,无‘而貴高’三字。按:《广韵》:‘蹶,失脚也,僵也,亦作...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3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傅本‘普’作‘溥’。按:普、溥同字也。”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母”,喻治國的根本之道。有德于民的治理者(得称“有國”者,)以道(无为)治國,则可以長久矣。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若宵,細久矣”,“肖”假作“宵”。帛书乙本作“若宵,久矣亓細也夫”,“肖”假作“宵”,《乙本释文》即校为“肖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严遵本作“若肖,久其小矣”。遂...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5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正’、‘貞’,古字通用,都是板筑工具之‘楨’的音转,表一般准则之义,见杨公骥《释楨》;彭耜以为‘诸本貞作正,避庙讳’,盖谓唐人始改‘貞’作‘正’,显然是不对的,今譣之...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10_王卡
王卡云:“‘自稱’,道藏河上公本作‘自謂曰’,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和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并作‘自曰’。”按:P二六三九、S三九二六此句作“是以侯王自曰孤、寡、不轂”。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木本强大,故處于下。枝条柔弱,共生于上。盖取其柔弱者處上,强梁者在下。总结上文木根本强大,則枝叶共生其上之义,欲明强梁之人,常在柔弱之下尔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2_虞世南
虞世南注云:“河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。”按: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作“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”,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作“人之所教,我亦兼教之”,皆与虞氏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林、苏、葛‘莫能’作‘不敢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7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道在己,天下歸之,猶百川之歸江海。”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9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室因虚其中,故有室之用。人知室之可以安身,不知室之非虚其中,焉可以容物。”
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5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帛书乙本句首有‘故’字,今据补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