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0_陈奇猷

陈奇猷云:“作‘劌’是也。《礼记·聘义》:‘君子比德于玉焉,廉而不劌’,疏:‘言玉体虽有廉稜,而不伤害于物。’则害、劌字异义同。割则损其方,劌则污其廉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7_顾欢

顾欢本王注云:“····濁谓有為也。虽心洁素,而渾沌有為之中,與尘不异也。所言‘以静之徐清’者,喻于水,水濁止而静之,徐徐自清也;心乱息缘,渐渐而清正也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故能弊不新成’。···按弼注‘蔽,覆盖也’,当与河上同。”
0559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首句残损,乙本作‘曰静’,今本皆作‘歸根曰静’。按此节经文乃承前文‘夫物云云,各復歸於其根’而言,故缀连前文‘歸根’二字,曰‘歸根曰静’。甲本四字皆残,乙本仅作‘...
0529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俞樾、奚侗、马叙伦等人其说非是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美言可以市,尊行可以贺人”,“尊”和“行”之间当无“美”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、人间训》的作者因前句有“美言”,误解后句必有...
0549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雖有榮觀’,‘觀’,去声,一作‘館’。‘觀’,从游之所也。‘宴處超然’,‘宴’,安也。王弼同古本,河上公作‘燕’。君子终日行,不离輜重,雖有榮华之觀,亦安居而超然不顾...
0539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7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:‘求生之厚’,当作‘生生之厚’,《文选·魏都赋》‘生生之所常厚’,张载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人之輕死,以其生生之厚也;’谓通生生之情以自厚也。足证古本原作‘生生’。《淮...
0329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8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,故‘无轍迹’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8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辱’,古本作‘’。”
0249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刘说是。‘悳’、‘眞’形近而误。‘悳’本作‘直’者,亦形近而误也。按:《说文》:‘渝,变污也。’‘若渝’犹十五章言‘若浊’。‘质德若渝’,言朴德之人若污浊也。此句并与上...
0349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陆希声‘驕’作‘憍’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哀禮’,各本作‘喪禮’。”
0379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‘泰’作‘太’。”
0499
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2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不可得而疎’、‘不可得而害’、‘不可得而賤’三句上有三‘亦’字。‘害’王弼作‘劌’,开元本作‘穢’。”
0439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自正”,正与《德篇》“我好静而民自正”(通行本为第五十七章)文义一律。“正”作“定”者,乃為近音假借耳。蒋锡昌云:“五十七章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,与此文异谊...
0549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6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御览》四百五十九《说苑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得其所利,必虑其所害;乐其所乐,必顾其败。人为善者,天报以福;人为不善者,天报以禍。故曰: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’按所引疑系...
0529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樸’,普角反。又作‘朴’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劌’,姑卫切,伤也。‘肆’,陈也。‘燿’,照之光也。是以聖人方正而不割截,清廉而不伤劌,端直而不陈设,光明而不炫燿。皆本自然,非有为也。”
0329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7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’,一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0469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貞’字,严遵、王弼同古本,世本多作‘忠’,盖避讳也。六親和,则谁非孝慈?國家治,则谁非貞臣?大道不廢,则安取仁義?”
0529
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仁義顺乎自然,孝慈根于天性,皆不能有意强為,强為则失其真,浸假而天下皆假仁義之名以行其私焉。《史记·鲁仲连列传》:‘昔者齐威王尝為仁義矣,率天下诸侯而朝周。’夫仁義...
0559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見’,贤遍反。‘抱樸’,樸,普角反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以陳’,陳,直忍反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众所周知,《老子》主张‘无為’,尤以‘虚者之无為’尚可成为道家最高标准‘上德’。如何才能达到此境界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做了极其透彻的说明。他说:‘所以贵无為无思為虚者,谓其...
0429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雖有其智,自任其智。不因物,于其道必失,故曰‘雖智大迷’。”
0439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為天下蹊’,敦煌本无此句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貣(tè)”,為“忒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透母职部,為同音通假),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貣,假借為忒。”《管子·正篇》:“如四时之不貣,如星辰之不变。”《史...
0429
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希”,《尔雅·释诂》“罕也”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“怨是用希”,皇侃义疏云:“希,少也。”《集韵·微韵》云:“希,寡也。”后来写作“稀”。李善注《文选·曹植》“朱华未希”谓:...
0429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6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河上公本此句之上,有‘罪莫大於可欲’一句。据《韩非子·解老》,则此句当有。惟《韩非子》作‘禍莫大於可欲’,误也。其上文曰:‘夫上侵弱君,而下伤人民者,大罪也;’则本是...
0369
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在’,疑‘任’字之讹。”
03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