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邦”,汉人避刘邦讳而改为“民”,唐人避李世民讳又改为“人”,欲复《老子》原本之真,必作“邦”也。况且本章首四句,谈的是“治国安邦”之策,并非仅指“治民”;...
03714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芒’,河上作‘恍’,王弼作‘怳’。‘芴’,河上作‘忽’,王弼作‘惚’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老子教人,柔弱谦下而已。其言甚易知,其事甚易行也。世降俗末,天下之人,莫能知其言之可貴,莫能行柔弱谦下之事者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人之生也,和气流行,自然以之柔弱。人之死也,和气离散,四肢以之堅强。言此者,示柔弱堅强为生死之戒。萬物草木,气聚而生,故枝叶敷荣而柔脆,气竭而死,则条干变衰而枯槁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故人无棄人’,范同此,臧疏、易州、罗卷‘故’并作‘而’。各本并无‘故’下‘人’字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7_严復

严復云:“夫不得已,岂独用兵然哉?凡事至不得已而後起而应之,则不中理亦寡矣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9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綿綿,謂引气匀、缓、细、长,連綿不止。导引真气到达一定程度时,鼻息微微,若存若无,有似胎儿没有外呼吸,但有旺盛的内呼吸而已。这是人类在高度入静状态下的一种自然本能。綿綿...
03710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天將知止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夫亦將知止’,河上作‘夫亦將知之’。”水海按:今譣河上公本“夫”作“天”,严氏校误。
03710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《老子》故书应重‘盗夸’,否则语法不完整。帛书乙本‘也’后无‘哉’字,‘哉’字应有,与上文‘夸’、‘餘’谐韵,无‘哉’字则失韵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若”,乙本作“若”,通行本作“若昏”。“”,当为“圈”字的异构。“圈”(hūn呼昆切),上古晓母文部【xuen】,守门者,多以受刑者充当。《说文·门部》:“閽,常以昏...
0375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6_明太祖

明太祖云:“持身之道如是,凡君子举事,必先以身為重,然后度所行之事,可全身立名者,方乃施之。所以下‘重、静、輕、躁’四字,乃云不欲胡為輕发,亦不许犹豫也。終日行者,行道心也;不離輜...
0375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已’音以,语助。谓天地人物固有常矣,君天下者,当辅万物之自然,不可妄矣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3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兵无所其刃’,按《释名·释姿容》曰:‘容,用也,合事宜之用也。’兵无所容其刃,言兵无所用其刃,《庄子·胠箧篇》‘容成氏’,《六韬·大明篇》作‘庸成氏’。是‘容’与‘庸’...
03711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8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按:王弼本作‘寵為下’,乃原文也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‘寵之為下’,则误衍‘之’字矣。河上本作‘辱為下’,乃由不解‘寵為下’之义而改‘寵’为‘辱’耳。陈景元、李道纯本,均作‘...
03715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慎子·外篇》引,惟无‘是以’二字,與傅奕同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有“而”字义足。作“以”者,古“以”、“而”可通用(见《经传释词》)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天道損有餘而益谦,常以中和為上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5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襲明者,亦犹庄子之言‘因明’也。因乎天道,顺乎天理,应乎天行,依乎自然,则自与道合,而常明矣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此二句,从帛书甲、乙本看来,经文明达,经义合《老子》“俭武戒殺”之旨。景龙碑本除句末“也”字之外,同帛书甲、乙本,可知帛书本不误也。然其他诸本,文字殊异,或传抄之错乱,或注...
03715
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3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此句傅奕本为‘而民之生生而動’。生生,即以生为生,指太看重生道的意思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氣’作‘炁’,嵇康《难张辽叔宅无吉凶摄生论》曰:‘專氣致柔;’盖本此文。则嵇所据本亦作‘致’。王弼注曰:‘能若婴兒之无所欲乎?’臧疏引节解曰:‘大道流布,若婴兒...
03710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3_陈碧虚

陈碧虚云:“王弼本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王本无“者”,与陈见王本不同。
03713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:“‘而疏’句,柰卷有‘亦’字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:疑当作‘故能蔽而新成’。‘蔽’者,‘敝’之借字。‘不’者,‘而’之误字也。‘敝’與‘新’对。‘能敝而新成’者,即二十二章所云‘敝則新’,与上文‘能濁而清,能安而生’...
03715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道者於道’,河上於‘道者’绝句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此’并作‘是’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3_严復

严復云:“‘同’字逗,一切皆从同得。”
03710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两句皆无‘可以’二字。陆希声作‘不出户,而知天下’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今本第二十四章云:‘曰馀食赘行,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’帛书甲、乙本同作‘曰馀食赘行,物或惡之,故有欲者弗居’。今本‘有道者’,帛书两處皆作‘有欲者’。‘有欲’二字与‘...
0376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谷’,古木反,中央无者也。河上本作‘浴’,(云:)‘浴者,养也。’”又云:“‘玄牝’,牝,频忍反,旧云‘扶比反’,《简文》‘扶紧反’。”
03710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之然’,御注、今河上作‘之然哉’,王弼作‘之狀哉’。”
03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