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渾兮其若濁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(无‘兮其’二字,)作‘混若濁’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不劌’,劌,居卫反,河上作‘害’,伤也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9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弼注云:‘夫晦以理物则得明,濁以静物则得清,安以動物则得生。’据此,则经文当有‘孰能晦以理之徐明’一句,在两句之上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7_魏锡曾

魏锡曾云:“‘治人事天’,御注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保,持也。言持此动寂不殊一中道者,不欲住中而盈满。此遣中也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作“重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莫知其□”,前句损掩“積德則无不克”,后句损掩“无不克則”和句尾“極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据通行本校补,今从。道藏河上公本、宋...
0509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觀其復’,王弼本无‘其’。”
0279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8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河上本‘柢’作‘蒂’。注云:‘深根固蒂者,乃長生久視之道。’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树木有曼根,有直根。(直)根者,书之所謂柢也。柢也者,木之所以建生也。曼根者,木之...
05112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作“情,是謂復命”,“情”为“静”之假(上古二字皆为从纽耕部),“胃”为“謂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作“静,是胃復命”,“胃”为“...
0508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立”,帛书乙本当抄古《老子》本。“立”,《说文》云:“立,侸也,从大,在一之上。凡立之属皆从立。”(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)又云:“侸,立也,从人,豆声,读...
03413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忘’、‘妄’古通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前识者,无缘而忘意度也;’王先慎注‘忘与妄通。’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注:‘言公之多忘。’《释文》‘忘本又作妄。’《庄子·盗跖篇》...
04111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7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鬼与聖人俱两不相傷也。夫两不相傷,则人得治于阳,鬼得治于阴;人得全其性命,鬼得保其精神,故德交歸焉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,沕身不怠”,损掩“道乃久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前句作“道乃”,误脱“久”字(高明已校补),后句作“没身不殆”。今前句从《甲本释文》,后句从...
0408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4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’,牝不先动以求牡,牡常先动以求牝。动求者招损,静俟者受益,故曰:‘以静勝牡’。动求者居上,静俟者居下,故曰:‘以静為下’。或曰‘牝’字其一疑衍。...
03815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其次親之,其次譽之’,馆本、范、彭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易州、磻溪、臧疏及《治要》引并不重‘其次’二字。宋河上本作‘親之譽之’,然譣注曰:‘其德可见,恩惠可称,...
05210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宜為下’,程(大昌)‘為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信不足,有不信’,‘信不’上—有‘故’字,‘足’下一有‘焉’字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可以市’,李句‘美言者人忧之如市贾售物’。‘尊行可以加於人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於’字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百姓皆曰我自然’,‘曰’字,严遵同古本。··故功成事遂,百姓不知帝力,皆曰我自然,此乃相忘于道德也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不如坐進此道’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0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‘大僞’与‘仁義’对文,则‘大’非大小之大···‘大’即‘汰’字。《新书·道术篇》:‘厚志隐行谓之洁,反洁为汰;’则‘大’者,夸诞之谓也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7_魏源

魏源云:“此章言道之极貴,欲人知貴而求之也。夫尊行之可加於人,而致使居天子、三公之位,则尊貴孰甚焉?美言可市而至於百朋之锡,不若一言之赠,则實貴孰甚焉。然则古人所以尊貴實貴此道者何...
05612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絶聖棄知,民利百倍’,古本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天下之難事’、‘天下之大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二本均无‘以’字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8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末句王弼本作‘故終无難矣’,他本无‘矣’字,惟帛乙甲本作‘故終於无難’,文义为长,今据改正。此二语重申善為君者,遇事慎之重之,而不视之太易,故終致无難事也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绝學无憂’一句,当在上章。”又云:“按:晁氏《读书记》引明皇本亦以‘绝學无憂’属于此章(即第十九章)之末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已同今本。伦谓当如明皇本。上文六句為偶...
02912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4_河上公

河上公云:“欲有所為,当於未有萌芽之时,豫塞其端也。治身治国,当於未亂之时,豫闭其门也。”
0519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2_楼宇烈

楼宇烈云:“‘何若’,如何,幾许。意为‘美’与‘惡’相去无幾。十八章王弼注:‘甚美之名,生於大惡,所谓美惡同门。’”
03115

《老子》64_09_校笺_02_奚侗

奚侗云:“四句(指‘為之者敗之,执之者失之。是以聖人无為也,故无敗也;无執也,故无失也’)与上下文谊不相属,此第二十九章中文,彼章捝下二句,误羼于此。”
043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