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吾得執而殺之,孰敢’,古本作‘吾得而殺之,孰敢也’。一‘得’作‘豈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神毋已需□恐歇”,损掩“將(简作将)”字;乙本作“神毋□□□恐歇”,缺损“已靈將”三字。“已”,从甲本校补,“靈將”,据王弼、傅奕本校补。毋,其他各本通作“无”...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3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道是自然规律。‘道法自然’是说自然规律取法‘天然自然’,取法自己那生成的样子。人生活在地上,不能违反地的规律而生存,故曰‘人法地’。地是天之所覆,即天体的一员,地不能违...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5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司殺者’,法也。司寇、司隶之属奉行之。国君執法而操生殺之柄,必曰:此祖宗之法,国家之法,贵戚与凡民共之者也。故法不可乱,不能凭其喜、怒以生、殺人。史美舜、禹之治。皋陶...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段文字,前数句天、地、神、谷平列,语例字数均同,至此句语法一变,亦犹上文‘天得一以清’数句语例字数均同,至末句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’语法一变,正相同也。盖连举数语,意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7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輜重所以卫身,言聖人終日所行,不外治身之事,雖有眩惑耳目之事,不关於内念,谓心不役於万物,超然物表也。后世人主视天下為重,以一身為輕,皆不知身為治本,不治身,則失其本,...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人之輕死’,纂微、司马、清源、程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‘以其生生之厚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作‘以其求生之厚’,下无‘也’字。苏、叶只无‘也’字(引者按:作‘以其生生之厚’...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10_王卡
王卡云:“‘自稱’,道藏河上公本作‘自謂曰’,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和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并作‘自曰’。”按:P二六三九、S三九二六此句作“是以侯王自曰孤、寡、不轂”。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皆作“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”,《老子》故书当原有此句,高亨之说不确。又“若何”,惯用词组,由动词“若”和代词“何”组成的动宾词组,用来询问原因,整个...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人’,磻溪作‘民’。馆本、卷子成疏无两‘也’字,下同。赵、经幢无上‘也’字,各本及《说苑·敬慎篇》、《文选·座右铭》注引有。‘堅’字,各本及《座右铭》注引同此,卷...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(‘琭琭’)‘琭’音禄。‘珞’音洛,又音历。”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文‘善閉’、‘善結’下,均有‘者’字,由此以推,则‘善行无轍迹’五句,《淮南子》所据本,并有‘者’字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正义引此亦有‘者’...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徒,类也。是知行剛强者乖于和理,故与死为徒。行柔弱者,顺于和气,故与生为徒。此合喻也。”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10_严復
严復云:“夫勤而行之者,不独有志也,亦其知之甚真,见之甚明之故。大笑者,见其反也。若存若亡者,知之而未真,见之而未明也。”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0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策’作‘筭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木本强大,故處于下。枝条柔弱,共生于上。盖取其柔弱者處上,强梁者在下。总结上文木根本强大,則枝叶共生其上之义,欲明强梁之人,常在柔弱之下尔。”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3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谷’作‘俗’。”按:敦煌乙本、遂州碑本全句作“上德若俗”。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善結’,司马下并有‘者’、‘乎’。‘而不可解’,陈‘而’作‘故’。”水海按:彭謂司马光本“善結”下有“乎”字,则有误。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柰卷、彭均作‘與之’,同此石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作“不足者補之”。朱氏失校明矣。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質真若渝’,‘渝’,羊朱反,变改也。傅奕《音义》云:‘古本作輸,《广雅》曰:輸,愚也。或作揄,董遇作摇。’今从王弼作‘渝’。”又云:“‘渝’,古本作‘輸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5_魏源
魏源云:“‘常善救物,故物无棄物,是謂襲明’,他本‘故’字下无‘物’字,此从《淮南子》。‘故物’,傅奕本同。‘是以聖人’下四句,傅奕謂河上本有之,古本无。按:《淮南子》引《老子》曰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老子》‘以’字作介词用者,有后置之例,说详一章。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猶云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也。以此为校,王本最长。”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严遵、王弼同古本(作‘善貸且善成’),河上公作‘善貸且成’。今从古本。‘貸’,施也。谓道虽隱于无名,然而夫唯此道,善貸施万物,而且善成之也。”按:道藏河上公本、宋河上公...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不善人,未觉者也,非本不善,未明乎善也。資,质也。未觉者亦有先觉者之资质也。人皆可以为善人,特其未觉,而藉先觉者觉之耳。”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磻溪无‘耶’字。……‘見’,馆本、臧疏作‘示’,譣弼注曰:‘是以聖人不欲示其賢以均天下’,則王亦作‘示’也。卷子成疏无‘不’、‘耶’二字,‘見’作‘退’。成疏曰:不欲示...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道生一’,道始所生者,一也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4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以為天下谿’,则古本似有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'以其无以易之也'为是,傅奕本《德经古本篇》正与此同。劳健谓'不宜作两'以'字',则非是。今帛书乙本即有两'以'字。如训'易'为'慢易'(或训为'交易'、'轻易'),则与上下文义...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7_吴澄
吴澄注云:“··萬物皆以三者而生,故其生也,后负陰前抱陽,而冲氣在中以為和。和,谓陰陽适均而不偏胜,萬物之生,以此冲氣。既生之后,亦必以此冲氣為用,乃為不失其本。”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9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谦下,則长久之德,不離於身,是以反歸於婴兒之时,神全而气和矣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