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損有餘而補不足’,一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刘说是。‘悳’、‘眞’形近而误。‘悳’本作‘直’者,亦形近而误也。按:《说文》:‘渝,变污也。’‘若渝’犹十五章言‘若浊’。‘质德若渝’,言朴德之人若污浊也。此句并与上...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0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物无棄财’句,通行本作‘常善救物,故无棄物’,‘救物’,真本作‘披物’,想系字误。古本作‘····人无棄人,··物无棄物’。兹据甲、乙两本作‘是以聖人恒善救人,而无棄...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唯有道者’,古本。有道者故能如此。苏曰:‘有道者赡足万物而不辞,既以為人己愈有,既以與人己愈多。非有道者,无以堪此。’”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7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景龙本作‘夫唯道,善貸且善’,当脱‘成’字。敦煌‘貸’作‘始’,乃声之转。《周语》‘纯明则终’,注:‘终,成也。’又‘故高明令终’,注:‘终犹成也。’《尚书·皋陶谟》:...
《老子》27_10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日本天明本《群书治要》作‘贵其師’,眉注:‘旧无貴其師三字,补之。’此无‘不’字,是所见旧本作‘貴其師,不贵其資’;于义为长。此言‘不善人,善人之資’;与上文‘常善救人...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天下莫柔□□□,□□堅强者莫之能□也',前句损掩'弱於水'三字,后句损掩'而攻'和'先'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全损。但据所损字数,当无'也'字,...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7_苏辙
苏辙云:“夫道非一、非二,及其与物为偶,道一而物不一,故以‘一’名‘道’,然而道则非一也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六十一章: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。’牝,雌也。牡,雄也。《老子》以雌表好静好下之德,以雄表好动好上之德。《说文》:‘谿,山渎无所通者,从谷,奚声。’《尔雅·释水》李注...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'御注、高翻作'故柔勝剛,弱勝强';河上、王弼无'故'字,作'弱之勝强,柔之勝剛'。'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有'故'字,作'故柔勝剛,弱勝强';宋刊河上公本才无'故'字,作'弱之勝强,柔...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患’,各本作‘惡’,疑此讹。易州、臧疏引‘穀’并作‘轂’,馆本作‘整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3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此章有后人窜入之语,非尽《老子》原文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老聃曰: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;知其白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’此《老子》原文也。盖本以‘雌’对‘雄’,以‘辱’...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''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之主',按:六朝残卷无下'之'字。柰卷'稷'下有'之'字。'受國之垢',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作'受天下之垢'。'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7_劳健
劳健云:“‘人之所教,亦我之教人’(劳氏写定文)···。又考上句‘人’,当作‘天’,犹第七十三章称‘天之所惡’,亦与第七十四章王弼注语‘天之所疾’作‘人之所疾’,同出形误。谓‘損之...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5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白’,昭明也;‘黑’,暗昧也;‘式’,法〔式〕也。自显明白,炫燿於人,人必挫之,良非智者。韬光晦迹,退守暗昧,不忤於物。故是德人能知白守黑利害者,可為脩学之洪范也。...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高亨所解第二说、第三说皆以他本经文为据,所解者并非《老子》原经文,故不取。此三句意谓:既然已经产生大怨,再来进行调和这些大怨,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怨恨的问题的,所以必然有餘怨...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《淮南子》无上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3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樸散則為器,聖人用之則為官長。是以大制不割。’这是混入正文的注语。《老子》书中‘樸’字是道的别名(但也说过‘我无欲而民自樸’,那也是就民德符合道的纯樸特征而言),因此是...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''善人'当指上文'有德'者,是自善之人,非為善之人也。作'善'是,作'聖'字误。'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虚无柔弱,无所不通。无有不可穷,至柔不可折。以此推之,故知无為之有益也。”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、王羲之本、赵孟頫本‘為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又《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在‘為之’句下,王注有‘為造为也’四字,他王本脱去此句。”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广弘明集》五、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有‘故’字。《辅行记》二之六引‘常无欲觀其妙’。《周易集解》十三韩康伯曰:‘故常无欲以觀妙’,盖本此文,则无‘其’字。按:‘妙’为...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‘甚愛’上,王本原有‘是故’二字。河上本无,今据删。亨按:‘是故’二字,后人所益。”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6_魏源
魏源云:“‘故物’,苏辙作‘凡物’。”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5_葛洪
葛洪云:“玄者,自然之始祖,而萬殊之大宗也。眇昧乎其深也,故称微焉;绵邈乎其远也,故称妙焉。”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只残留“巧如拙”三字,余尽损掩。今从甲本。罗卷本“直”形误作“真”,两“如”字作“若”,“詘”作“屈”,谓“大真若屈,大巧若拙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...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或彊或剉’,按:范同此,罗卷作‘或彊或赢’,易州作‘或强或赢’,各本作‘或强或羸’。然陆见王本已同今文,而范谓王同古本,则王与此同。‘剉’或作‘羸’,声同歌类,盖王本...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7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文子》云:‘長短不相形。’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曰:‘短修相形。’疑《老子》本文亦作‘形’,与‘生’、‘成’、‘傾’协韵。‘較’乃後人旁注之字,以‘較’释‘形’,校者遂以...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靖’,各本及《世说新语》注引并作‘静’。……‘靖’,借为‘潮’,《说文》曰:‘冷寒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言為人君者,当深藏若虚,容貌若愚。虽有过人之才智,亦必黜之抑之,不以自矜自用。广取群下之才智以為己用,而臻无為而无不為之治。去甚、去奢、去泰,即去健羡、绌聪明之谓也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