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9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吉事尚左’以下,至‘言以喪禮處之’此五句者亦系‘貴左’、‘貴右’及末语注文,惟注中复有脱文耳。河上公本於‘不祥之器’二语,於‘言以喪禮處之’诸语,均加注释,所据之本,...
0497
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緜緜呵若存,用之不堇”,“兮”误译作“呵”,“勤”假作“堇”(二字上古皆为文部);帛书乙本前句作“緜緜呵其若存”,“兮”误译作“呵”,则有“其”字,后句同甲本。...
0349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百姓皆屬耳目焉”,“屬”为“注”之假,“屬”后无“其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□生皆注亓□□□”,句首损缺“百”字,“生”為“姓”之假借,“亓”即“其”,句后损掩“耳目焉...
0448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3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道常无名’,按:‘常’與‘尚’通,说见首章(谓‘《史记·卫绾传》:剑尚盛,《汉书》尚作常;《汉书·贾谊传》:尚惮以危为安,《贾子·宗首篇》尚作常。并常與尚古通之证也。尚...
03912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4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是以聖人後其身’,《意林》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5313
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避讳说非是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已作“人”,而不作“民”字。笔者认为,《老子》古本作“民”而不作“人”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和严遵本作“民”正与帛书甲、乙本相合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...
0415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賓”,前句句首损掩“侯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索洞玄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傅奕本、白文本、姚鼐本...
04314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而不争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‘而’并作‘又’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7_古棣

古棣云:“应作‘陵行’,但‘陵’字不能解作‘山陵’,而是与‘陸’同义。以‘陵’为‘陸’乃春秋时期长江流域的约定俗成之语。《越绝书·兵法》以‘船军’和‘陵军’对举。‘陵军’即指陸軍。...
04514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是也。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“人莫之令”。其中之“人”,河上公古本(即王羲之书河上公本)即如此,唐本多有作“人”者(笔者亲见至少十二种),即上承河上公古本,并非避唐皇帝李世...
05013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‘予善天’,甲本‘天’字捝漏,抄写之误,当据乙本补。今本作‘與善仁’或‘與善人’。
03515
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前句句末当有“也”字,傅奕本由项羽妾墓本等校勘而来,亦有“也”字。又,《老子》原本后句句末当有“焉”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为战国古本,即有“焉”字。实非后人“...
03014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譬道在天下’,河上、王弼‘道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8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殖’,甲、乙本皆作‘植’,《说文》无‘植’字,疑为‘殖’字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殖,积也。’殖即积累的意思。‘已’,止也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爵’作‘命’,明皇、希声同奕(作‘爵’)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2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知’字上当有‘有’字。”水海按:此说非也,纯属妄加。
05414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1_刘骥

刘骥云:“金玉满堂,累于物也。累于物,则欲之者多,故莫之能守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奕本作‘可以為天下母’,诸本无‘可’字,惟道藏王本此句下注‘善始之,则善养畜之矣,故天下有始,则可以為天下母矣’。《道藏·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与藏本同,殿本误脱此二十...
02814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7_严复

严复云:“足而不知,虽富,贫耳!”
0277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二章‘功成而不居’,‘功遂’与‘功成’谊同,皆指人民而言。‘身退’与‘不居’之意,乃指聖人而言。‘功遂身退,天之道’,谓人民功成,而聖人身退不居,此乃自然之道也。盖聖...
0358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‘塞其兑’,‘兑’,当读为‘穴’。《文选·风赋》‘空穴来风’,注引《庄子》‘空閲来风。’‘阅’从‘兑’声,阅可假作‘穴’,‘兑’亦可假作‘穴’也。‘塞其穴’正与‘闭其...
04813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无“而”字,作“死不忘者,壽也”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景福本、《意林》本、《治要》本、室町旧钞本、《中都四子》本“忘”皆作“妄”,无“也”字,謂“死而不妄者,壽”。...
05314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经纶堂本无‘乎’字,下同。‘婴’作‘孾’,注亦作‘孾’,景福本同。‘能’下室町本有‘如’字。‘氣’字为华夏先哲之素朴唯物主义思想。《老子》之‘專氣’,即《管子·内业篇》...
04214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叶‘常’作‘裳’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功成而不名有’,今王弼同河上。”水海按:今凡诸王本作“功成不名有”,无“而”字,同宋刊河上公本,而稍异於道藏河上公本。
0497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天門’,谓天下之所由从也。開闔,治乱之际也。或開或闔,经通于天下,故曰‘天門開闔’也。雌应而不唱,因而不為。言天門開闔能為雌乎?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’,‘而民’,一作‘民甚’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常无欲’三字,盖涉王注‘故天下常无欲之时’而衍。敦煌丁本无此三字,是也。按十四章:‘搏之不得名曰微。’《广雅·释诂》二:‘微,小也。’故此‘小’非大小之小,乃搏之...
0309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生而不有’,谓任民自生,而聖人不私有其民,而為庇护保养也。‘長而不宰’,谓任民自生自長,自作自息,而聖人不去管理或干涉也。‘玄德’,无名之德也。谓聖人能行以上之语,便...
04412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綵’,严、范、磻溪、楼正作‘采”。‘綵’与‘采’同,《说文》‘从糸,采声’,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尚书》云:‘吕五綵彰施于五色。’《考工记》云:‘五綵备者,谓之繡。’陈景...
030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