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用不可既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用之不可既’,王弼作‘用之不足既’。”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腹’者,无知无欲,虽外有可欲之境而亦不能见。‘目’者,可见外物,易受外境之诱惑而伤自然。故老子以‘腹’代表一种简单清静、无知无欲之生活;以‘目’代表一种巧伪多欲,其结...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无‘吾’字。‘奚’,范同此,各本作‘何’。赵、二张无‘之’字。罗卷、馆本、易州无‘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7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歙’,敛,合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翕’。‘翕’、‘歙’古字通用。‘之’,陈懿典《道德经精解》作‘者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何謂寵辱’,明皇作‘何為寵辱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6_俞樾
俞樾云:“‘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’,按:‘據’当作‘豦’。《说文》·豕部》:‘豦,斗相不解也。从豕虍,豕虎之斗不解也。··一曰虎两足举。’然则于猛獸言不豦,正与於毒虫言不螫同。今作‘...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將欲奪之,必固與之’,按:‘奪’,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引《周书》作‘取’。《后汉书·桓谭传》引同此。”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2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是謂寵辱若驚’,一无此句。”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《释文》云:‘本一作朘;’当从之。顾本成疏:‘《字林》云:峻,小儿阴也;’强本荣注:‘峻,童儿阴也;’是成、荣并作‘峻’。按:‘朘’,小儿阳物也。‘作’,挺举也。此言...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6_想尔注
想尔本注云:“道气微弱,故久在无所不伏。水法道柔弱,故能消穿崖石。道人当法之。”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3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以虚静恬淡自牧,忘乎貴爱,此身之心,其累身大患之事,安肯為之也哉?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‘祥’即不祥。《尚书序》云:‘有祥桑榖共生于朝’,与此‘祥’字同义。王注曰:‘生不可益,益之则夭。’‘夭’字当作‘妖’,盖以‘妖’解‘祥’字。”水海按:朱谦之谓:《...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國有’,各本作‘國之’。‘可示’,各本作‘可以示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末句作‘則可以託天下’,林、苏、葛作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,赵作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9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知不可言,知者知其不可知不可言,故不言也。言者是不知其不可知不可言,故言也。”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1_阴符经
《阴符经》云:“治国之术百数,其要在清静自化。”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搏’字,陆希声等本作‘搏’,龙兴碑作‘博’,显系笔误。··杨伯峻《列子集释》引王重民曰:‘循,当读如揗。’《说文》:‘循,摩也。’揗,正字;循,假字。按:此句帛书作‘...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不可得而親,亦不可得而疎’,‘亦’字,河上、司马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高亨在无版本作依据的条件下,断言重‘鎮之以无名之樸’七字,帛书果尔,由此可见逻辑推理之力量,用文理、义理进行校勘之必要和重要。文献勘,固不能惟某本是从,作爬行的经验主义者...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曒’,河、王、傅、范并作‘皦’,敦煌丙本作‘皎’。毕沅曰‘皦或作曒,从日者非也’,按毕说非是。辨见一章‘常有,欲以观其徼’句下。”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以正治國’,纂微、曹、陈‘正’作‘政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4_石田羊一郎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无物之象’承上句‘无物’言,不当在‘无狀之狀’下。‘无物之象’即‘无狀之狀’,即‘恍惚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傅、范作‘吾奚以知天下其然哉?以此’。下有‘夫’字,当属下句。劳健读作‘以此夫’,非也。帛书甲乙本俱省‘以此’二字,下句以‘夫’字起,此可证劳读傅、范之误也。”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6_奚侗
奚侗云:“《诗经·思齐》:‘以御於家邦。’郑笺:‘御,治也。’《国语·鲁语》‘九有’,高注:‘有,域也。’古今异世,道常不变,可持以治今之邦域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0_高明
高明云:“王弼注(见前引文)以‘智慧’与‘巧伪’解释‘伎巧’,并以‘智慧’与‘巧伪’并列,合称‘智巧’。河上公注(见后文引)谓‘多知伎巧’。古‘知’、‘智’二字通用,‘知巧’即‘智...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6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乙本‘微眇玄達’,今本作‘微妙玄通’,‘眇’、‘妙’二字通用,‘通’、‘達’二字义同,此当从今本。”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我无欲而民自樸’,河上本此下有‘我无情而民自清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陆希声亦无‘兮’字。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引作‘猶予若畏四鄰’。”水海按:《史记·吕后本纪》司马贞索隐引经文作“猶兮若畏四鄰”。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’,诸本作‘缺’。《说文》:‘缺,器破也。’朱骏声曰:‘按谓瓦器破,又按字亦作缺,因误为。’”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0_张煦
张煦云:“葛‘涣’下有‘兮’字,‘冰’下有‘之’字,葛‘冰’作‘水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