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救’借为瘳,《说文》:‘瘳,疾癒也。’上文言‘不勤’即不瘽;此句言不瘳,意正相对。救、瘳古通用,《礼记·王制》:‘周人养国老于东膠。’郑注:‘膠或作絿。’《说文》球...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10_奚侗
奚侗云:“赤子筋骨柔弱,而拳握自固。无执,故无失也。”按:奚侗说异,以备参。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8_纪昀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‘絶聖’二句,在‘絶仁’二句之下。”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今本唯有敦煌庚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二“於”下有“其”字,同帛书释文本(按所损缺字数,帛书甲、乙本皆当有“其”字),而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引两“於”字作“其”,尚可说明西汉初《...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、葛‘稽’作‘楷’。”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8_清世祖
清世祖注:“‘信言’,真实之言;‘美言’,华采之言。···信则可从,不必夸美,故信言不美。美言则文饰大过,而不能信矣。”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辛本、敦煌壬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杜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2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天地之性人為贵,而王是人之主也,虽不职大,亦复為大,与三(指‘道’、‘天’、‘地’)匹,故曰‘王亦大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此两者同,出而異名,同謂之元。元之又元,衆妙之門’,‘元’古本皆作‘玄’,清本以避聖祖讳,改‘玄’为‘元’。今当更正,以下仿此。”水海按:《绩语堂碑录》因避清帝玄烨之...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不屈’,河上、陆(希声)作‘不诎’。‘屈’,郁也,抑而不申之意。”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口’作‘言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道乃久”:道者,“先天地生而不为久,长於上古而不为老”(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),故謂道乃久。“久”,指没有时间界限。据杨慎说:“孔子以前,‘久’皆音几,至孔子传《周易》方有...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天下莫能知’,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曰筮,筮曰□,□□□”,第一句损掩“大”字,第二句损掩“遠(简作远)”字,第三句“遠曰反”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其句中“筮”,则為“逝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皆...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2_俞樾
俞樾云:“唐傅奕本作‘萬物作而不為始’。毕氏沅谓‘辭、始同聲,以此致异,奕义為长’;然三十四章云:‘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’,与此章文义相近,恐未可舍古本而从傅本也。”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8_孙诒让
孙诒让云:“‘兑’当读为‘隧’,二字古通用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‘杞殖、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。’《礼记·檀弓》郑注引云:‘隧,或为兑。’《晏子春秋·内篇·问下篇》又作‘兹于兑’,...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有“以”字,无“以”字者误脱也。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“以”字,正与《韩非子·喻老》合,帛书本不误也。“以”,犹“能”也(见《古书虚字集释》卷一)。“子孫以祭祀不絶...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3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诸唐本皆如此(‘故去彼取此’)。”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0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傅本‘勝’作‘正’。按:王注:‘相慜而不避於难,故勝也;’是晋时本作‘勝’,傅本误。‘於’当作‘以’。‘慈’字逗,《老子》‘慈’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居其實,不居其華’,一作‘處其實,不居其華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死之徒也’、‘生之徒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叶、清源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1_校堪
此句帛书甲本损掩,帛书乙本作“□善也”,损掩一“得”字,今据傅奕本校补。帛书《老子甲乙本释文》皆校作“得”字,严遵本、敦煌唐写作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虞世南本、傅奕...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歙’,王弼作‘’,河上作‘噏’,黄作‘翕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泉’非也。此章淵、人为韵,宜作‘淵’。‘泉’字乃唐人避高祖讳,改‘淵’为‘泉’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‘故曰:魚不可脱於深淵;’王先慎曰:‘深字衍,唐讳淵改深,后人回改...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莫如嗇’,‘嗇’,生力反,河上云‘贪也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注文和王雱本王弼注文谓“莫如,犹莫过也”,可能陆氏据注文,认为王弼本经文作“莫如嗇”。又,宋刊河上公本注...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4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文选》江淹《杂拟诗》李善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夫物云云,復歸其根。’‘復’上无‘各’字为是。有‘各’字者,盖因王弼注云‘各返其所始’而衍之。不知王注以‘各’字解‘夫物云云...
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河上公注云:“治身治国安静者,易守持也。”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安,静也;持,守也。”则释“持”为“守”,即保持、维持之义。然而,本章节前面数语讲的都是“事豫则立”的问题,似乎...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6_吴澄
吴澄云:“‘沌沌兮’,‘沌’,杜本切,如‘浑沌’之沌,冥昧无所分别也,作平声读,亦与《庄子》‘愚芚’之芚同,谓无知也。昭昭已明,俗人皆以有知为智,我獨无知而愚也。”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经幢无‘之’字,馆本、易州无‘哉’字。”水海按:广明本作“吾何以知衆甫然哉?以此。”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尚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上’,无‘矣’字。达真只无‘矣’字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