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渾兮其若濁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(无‘兮其’二字,)作‘混若濁’。”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塞’上有‘故’字,‘勤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罗运贤、古棣之说甚是。应从古字作“竦”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“立”,則為“竦”之省写,或為“竦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来纽,為双声假借)。帛书《甲本释文》与《乙本释文》皆校“立”為...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6_吴澄
吴澄云:“天之道,虚而不盈,故四时之序,成功者去。···身退不盈,而長保其贵,是亦長保其富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儽儽无歸,谓疲困无定向也。”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7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道本无名,然天地人物非此则不能生,故其生天地人物之名,自今及古,自然不去,以閲衆始也。”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而代司殺者殺’,纂微、曹‘而’并作‘夫’,无‘殺’字;司马、苏、叶、黄、程只‘而’作‘夫’;五注只下无‘殺’字;陈上无‘而’字,下无‘殺’字。‘是代大匠斵’,纂微、司马...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用之”,损掩“使民復結繩而”六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严遵本“民”作“人”,无“復”字,谓“使人結繩而用之”。王弼本、集唐字本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6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抱一能无離’,已下六句,加一‘乎’字,非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(蒋锡昌)此义甚迂折,不切情理。这里的‘有’、‘无’,乃是接续上文言之,当属同谊。二‘之’字,于此可视作语中助词,无义;作代词,难通:‘有此三者以為利,无此三者以為用’...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言居上势則以喪禮處之’,一作‘言以喪禮處之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夫不三思而后言,輕易其言諾者,必少忠信。不谋始而慎終,多易其行事者,后必生難而為患累。”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林、苏作‘或呴或吹’,吕作‘或煦或吹’,葛、赵作‘或嘘或吹’。”水海按:林希逸本作“或嘘或吹”,张氏之说有误。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五音’,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也。‘聾’,力东反。”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11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用智治國,则下亦以智应,惟务穿凿,不循自然,奸诈斯生,上下相贼。世俗之所谓智者,非國之賊而何?”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4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按:旧多读‘勤’如字,洪颐煊读‘用之不勤’之‘勤’为‘廑’,训为弱少。用之弱少,不辞甚矣。‘勤’应读作‘覲’,金文‘勤’、‘覲’并作‘堇’。《宗周钟》‘王肇遹省文武堇彊...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6_胡适
胡适云:“王弼注云:‘始制官长,不可不立名分,以定尊卑,故始制有名也。过此以往,將争锥刀之末,故曰名亦既有,夫亦將知止也。遂任名以号物,则失治之母也,故知止所以不殆也。’细看此注,...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‘礼者,道之华而乱之首也,故曰:為道者日損。’又《后汉书》六十六《范升传》升奏议引‘颜渊曰: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。孔子可谓知教,颜可谓善學矣。’下引《老...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无以生為贵者,是賢於贵生也’,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二句,无上‘贵’字,‘也’作‘焉’。彭无‘夫’字。‘惟’字,范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同,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...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各本‘生’下有‘焉’字。此句下各本有‘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’八字,盖注语羼入正文,此本无。王氏引邢州本无。”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2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乎’字系衍文。罗振玉曰:‘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乙、敦煌丙、英伦诸本,均无乎字,以后各乎字同。’”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马氏、蒋氏之说甚是。今据帛书甲、乙本验之,原来《老子》此两句均作“萬物”。今存本前句作“天地”者,乃后人妄改,当据帛书本订正。 又,严可均云:“‘天地始’,御注与此同。河上...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飲食’,殿本作‘飫食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賢,多财也;从貝臤声。’不尚賢,犹不尚多财;与下文‘不贵难得之货’,‘不见可欲’一律,皆指财物而言。敦本‘賢’作‘寳’,盖为后人旁注之字,不尚多财,则民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8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人君清虚恬静,则可勝外物之纷扰,故曰:‘清静可以為天下正。’正者君也,长也。帛书甲本‘清静’下有‘可以’二字,语意较足,今据补正。河上、王弼本作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脱二字...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11_苏辙
苏辙注云:“《周易》曰:‘一阴一阳之谓道。继之者,善也;成之者,性也。’又曰:‘天以一生水。’盖道运而为善,犹气运而生水也,故曰:‘上善若水。’二者,自然而始成形,故其理同,道无所...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仅残存“卅”;乙本作“卅福同一轂”。福,应作“幅(简作辐)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幅(简作辐)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傅奕本...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9_成玄英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能知人好恶,是智也。’照达前境鉴人机性、大小、浅深,无不悉知,此是他心智。”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鑿户’,‘鑿’在各反。”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3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襲’,承也,用也,即结叹常善聖人利物无棄,可謂承用聖明之道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