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河注引经文云:‘是以侯王自称孤、寡、不穀。’是河本亦作‘稱’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引作‘是以侯王稱孤寡不榖’,可证古本作‘稱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各本作‘谷’,‘俗’之省也。言高上之德,反如流俗,即和光同尘之义。”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此,后句无“能”字;帛书乙本前句“盈”字无,后句同此。今前句从甲本,后句从乙本。想尔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盈”作“满”,无“也”字,谓“金玉满室,莫之能守”。...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10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前文已云‘不贵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盗’。王弼注云:‘贵貨过用,贪者竞趣,穿窬探箧,没命而盗。’即此所谓‘令人行妨’也。言人君贪貨,则臣下竞為非邪以陷于非义耳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3_詹剑峰
詹剑峰云:“老子所说的‘弱’、‘柔’、‘柔弱’,都是指新生的东西。因为新生的东西总是幼弱的,总是柔嫩的,所以他以婴兒为例,婴兒的骨是弱的,婴兒的筋是柔的,可是他握起拳头来却是很紧的...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芸芸’,《庄子》作‘云云’。‘云云’,作之状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判’,河上作‘破’,王弼作‘泮’。《说文》无‘脆’字,有‘脃’字,云:‘小耎易断也。’‘膬’字云:‘耎易破也。’是‘脃’、‘膬’同义。‘泮’、‘判’字通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《说文·子部》无‘孩’字,见《口部》‘咳’字下。《广韵》:‘孩,始生小兒;’‘咳,小兒笑;’同音‘户来切’。《类篇》‘孩与咳同,为小兒笑’。‘孩’、‘咳’本一字,傅、...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5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按:帛书‘多’字,当为称美之意,《汉书·爰盎传》:‘诸公闻之皆多盎。’此即‘绿水青山枉自多’之‘多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6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有功而自称者,丧其功。”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2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仁者,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。其喜人之有福,而恶人之有祸也。生心之所不能已也,非求其报也。故曰:‘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人无棄人’,古本。严遵同古本。世俗之人行而有迹,言而有过,數而有失,情窦開而不能閉,人心离而不能合,非惟自棄,而所行、所言不善,人物皆被其无穷之害...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善人’,古本‘人’下有‘者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為天下溪,恒德不雞”,“離(简作离)”假借為“雞”(“離”上古為歌部,“雞”為支部,歌支对转而合韵,故“離”可假為“雞”,属转音假借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...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《老子》原文用“恒”字。“恒”,乃《老子》所用楚方言也。扬雄《方言》卷二云:“恒,言既广又大也。荆、扬之间凡言广大者谓之恒。”此处恒义,与通语“恒”之“常”义不...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寇、磻溪‘知’作‘為’。罗卷‘知’作‘為’,无‘而’字。臧疏‘之’作‘焉’,‘知’作‘為’,无‘而’字。成疏曰:‘至道寥廓,萬物歸之,不主之义,已如前释。’是成作‘萬物...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前句帛书甲本同,后句损掩“天下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同此二句;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王真本、范应元本“象”下皆有“者”字,作“執大象者,天下往”。其他通行本皆同帛书乙...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9_司马光
司马光云:“有身始有患也,然则既有此身,则当贵之,爱之,循自然之理,以应事物,不纵情欲,俾之无患可也。”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莫如嗇’,‘嗇’,生力反,河上云‘贪也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注文和王雱本王弼注文谓“莫如,犹莫过也”,可能陆氏据注文,认为王弼本经文作“莫如嗇”。又,宋刊河上公本注...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見素’,去华也。‘抱樸’,归实也。‘少私’,公正也。‘寡欲’,息贪也。”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9_王卡
王卡云:“‘民至老死不相往來’,影宋本(即宋刊河上公本)漏‘死’字,据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强本、《意林》引、《治要》引、道藏河上公本补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6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海者常处于卑,而為百川之所委,故‘窪則盈’。无春夏之荣华,秋冬之凋落,故‘弊則新’。”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4_魏源
魏源云:“‘事有君’,傅奕作‘事有王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傅奕本作“事有主”。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俞先生说是。···卷子、馆本、成疏作‘是以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’。臧疏引顾欢曰:‘盖以其自无病也。’疑顾同韩非。”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於朴’,御注作‘撲’,王弼作‘樸’,下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'正言'二字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陆希声本、司马光本句首有'故'字,司马光本句末并有'也'字,陆希声本作'故正言若反',司马光本作'故正言若反也'。傅奕本作'正言若反也'...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21_杨兴顺
杨兴顺云:“老子‘无为’论的社会本质,并不是如一般所理解的对罪恶的容忍,而是他对统治者提出了如下的严重警告:当他们因私利而破坏自然法則‘道’,把社会陷於水深火热的境地时,人民就连死...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‘礼者,道之华而乱之首也,故曰:為道者日損。’又《后汉书》六十六《范升传》升奏议引‘颜渊曰: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。孔子可谓知教,颜可谓善學矣。’下引《老...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2_唐玄宗
唐玄宗注疏云:“樂多殺人,人必不附,欲求得志,不亦难乎!故好樂殺人,即不可得志於天下矣。”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3_纪昀
纪昀云:“按‘哀悲’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‘悲哀’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