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曰希’,‘希’,疏也,静也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2_苏辙

苏辙注云:“‘不自見’、‘不自是’、‘不自伐’、‘不自矜’,皆不争之馀也,故以‘不争’终之。”
0335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他本皆作“自遺其咎”,唯想尔本无“其”字,与帛书本同。老子原本当作“自遺咎也”。后人为求“咎”与“守”韵,遂自于“咎”前增一“其”字,而又删去“咎”后“也”字。日本《群书治...
03310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猛獸’,兕虎之类;‘攫鳥’,鹰鸇之属。‘搏’,击也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、赵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‘知慧’,各本作‘技巧’,苏作‘伎巧’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穷極虚无,得道之常,则乃至於不穷極也。无之为物,水火不能害,金石不能残。用之於心,则虎兕无所投其爪角,兵戈无所容其锋刃,何危殆之有乎!”
0337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傅奕注‘俗’字,引郑玄之说:‘谓土地所生,习也。’‘業’字,引贾逵云:‘業,犹次也。’《尔雅》云:‘業,事也。’皆通。”
0335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去彼華薄,则是绝仁弃義;取此厚實,则是返朴还淳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常於幾成’,一‘於’下有‘其’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有“是以”,傅奕本则无。此“是以”是承上句而言,故不可或缺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執一”,而《慎子》引及今通行本作“抱一”,暂从帛书本作“執一”。“牧”,治也。高明说...
03312
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張,施弓弦也。’盖施弦於弓时,弦之位高,則抑之;弦之位下,則舉之;弦之长有餘,則損之;弦之长不足,則補之。天道正如是耳。”
03311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晋书·吴隐之传》曰:‘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’《文选·东都赋》注、沈休文《钟山诗》注两引亦皆无‘民’字。《素问》卷一王冰注引《老子》亦无‘民’字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曰以百姓心為心也。’是节解无‘之’字。《论语义疏》五引江熙曰:‘聖人以百姓心為心也。’即本此文,亦无‘之’字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各本‘譬’下有‘道’字,非。易州、磻溪‘之’作‘道’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搏”也。“槫”、“專”乃“搏”之借字(三字皆为元部,故可通假)。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》之《十阵篇》有“員陳者,所以槫也”句,影本注释云:“槫,读为專或團。...
03311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資貨有餘;’是强、荣并作‘资貨’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6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本‘大国者下流也,天下之牝也’,言大國如自谦似水而居下,可为‘天下之牝’。‘牝’乃雌性动物之总称,《说文》云:‘畜母也。’老子将其比作始生宇宙万物之母体,称为‘玄牝’...
03313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0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以順衆父’,通行本作‘以閱衆甫’。——‘父’、‘甫’通假。‘衆甫’,王注:‘物之始也。’而‘閲’训‘容’。其义為‘以容万物’。然甲、乙本皆作‘順’。许书‘理也’。其说...
03311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《周易集解》卷十七引干宝曰:‘老子曰: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道。’‘字’上有‘强’字,与《牟子》引同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楃散□□□,□人用則為官長”,“樸”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為屋部,属叠韵通假),前句损掩“則為器”三字,后句损掩“聖(简作圣)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“聖...
0335
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4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為道者日損’,帛书乙本作‘聞道日云’,‘聞’、‘云’显然是写了别字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湛者,黯不可見之貌。当读为‘黮’。《广雅·释器》:‘黮,黯黑也。’‘黮’、‘黯’同训,而俱有不可見之义。道不可見,故曰:‘湛兮似或存。’二十一章称道曰: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...
0337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9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取’,治也。治天下常當以无事,不當烦劳也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彭、磻溪‘猶’作‘由’,古通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正义曰:‘古者猶、由二字义得通用。’又《孟子》‘由水之就下,由反手也,由弓人而耻为弓,由己饥之也’,以‘由’为‘猶’;...
03311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甲本仅残存“生而弗”和“德”四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生而弗有,長而弗宰,是謂玄德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為匣纽物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為“謂...
0337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子孫以祭祀□□”,“祭”为“祭”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祀”后损掩“不絶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此句作“子孫以其...
0336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损掩一“道”字;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注’,乙本同,通行本作‘奥’。按:‘注’读为主,《礼记·礼运》:‘故人以为奥也’,郑注:‘奥,犹主也。’”严...
0337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2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樸’,甲本作‘楃’,乙本作‘樸’。今从乙本。樸,指原始的质樸,即指‘道’。器,指失去原始质樸之后的具体器用。‘之’,甲本、乙本无此字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有‘之’字。今据...
03313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‘驕’作‘憍’,各本‘果而勿驕’句,在‘果而勿伐’下。”
03311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损掩句首一“聖(简作圣)”字,据诸通行本校补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景福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杜光庭本、邵若愚本...
03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