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以其无私’,《释文》引河上与此同。御注、王弼‘以’字上有‘非’字,王弼句末有‘邪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則可以託天下矣’,古本。一本作‘若可寄天下’。按:《庄子·在宥篇》作‘則可以託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之不道,不□□□”,“胃”为“謂(简作谓)”之省写或假借,后句损缺“道蚤已”三字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则校补为“道早已”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顾欢本、敦煌...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孰能濁以靖之而徐清’,‘靖’一作‘静’。然‘靖’训安,接下文义相贯。‘而’字,王弼同古本。谓心虽应物,而谁能濁之?以其能安定之,而徐自清也。”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以聖人由難之’,纂微、清源、程‘由’作‘猶’,五注无‘難’字。‘故終无難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无‘矣’字,叶作‘終以无難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則无敗事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苏、陈、程并无‘矣’字。叶作‘則无事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经文“飄(简作飘)”前皆无“故”字,从经义分析,无“故”字者是。乙本“飄”作“莿”。“莿(biāo)”,上古帮纽宵部【pǐau】;“飄”,上古滂纽宵部【p*ǐau】,故二...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张嗣成、危大有本均引‘名’作‘明’。武内义雄曰:‘名乃明字之假借。’今按:《释名·释言语》‘名,明也’;名与明音义通,不必改字。”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道”产生萬物,“德”又畜育萬物各自的本性,故萬物尊贵之。或云:“萬物犹言萬事,谓人君处理萬事,必归于无为,无为即道德也”(张舜徽语),实是对老子本义的歪曲。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2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乎”字,今本多捝误。帛书乙本、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、道藏河上公本有“乎”,足证古本固有“乎”字。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3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柢,木根也。’盖根、柢二字对言则别,混言则通也。‘視’读为窴,窴,置也,立也。視、窴古通用。《诗经·鹿鸣》:‘視民不恌。’郑笺:‘視,古示字也。’《仪礼·...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’,按:此二句,一本在下二句之下。”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3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八八二引‘以’作‘依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善數者无籌策’,按:范同此(傅奕本),各本‘數’并作‘計’。‘无’字,白同此,各本作‘不用’。‘策’,彭、寇、赵、臧疏、磻溪并作‘算’,馆本作‘笇’。成疏曰:‘何劳算...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皆同乙本。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盗夸非道也哉’,河上本同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2_马达甫
马达甫云:“有之,‘有’指实体,‘之’是语气助词,下‘之’同。為利,有利用价值。為用,起作用。有和无的对立,即实物和空虚处的对立。这是物质世界内部两种不同形态的对立,也就是物质的间...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3_吴澄
吴澄云:“‘邦’,诸本作‘國’。按:诸《诗序》‘用之邦國焉’之下,孔颖达疏引《老子》云‘修之邦,德酒豐’,盖汉避高祖讳改作‘國’也。唐初聚书最盛,犹有未避讳以前旧本也。”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曰筮,筮曰□,□□□”,第一句损掩“大”字,第二句损掩“遠(简作远)”字,第三句“遠曰反”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其句中“筮”,则為“逝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皆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播’作‘糞’。‘糞’、‘播’古字通用。《御览》引《文子》曰:‘却走馬以糞,車轨不接于远方之外。’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引并作‘糞’。”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8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不出於户,可以知天下;不闚於牖,可以知天道’。当为《老子》古本。今本经后人删改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2_苏辙
苏辙注云:“‘不自見’、‘不自是’、‘不自伐’、‘不自矜’,皆不争之馀也,故以‘不争’终之。”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故强大取下’,‘下’,上声;‘柔弱處上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、赵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‘知慧’,各本作‘技巧’,苏作‘伎巧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其无正’,‘正’读为‘定’,言其无定也。《玉篇》‘正,长也,定也’,此作定解,言禍福倚伏,孰知其所極?其无定,即莫知其所归也。傅本‘正’下有‘衺’字,与邪同。又,奚侗...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尚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上’,无‘矣’字。达真只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4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堅强者,过剛易折,生气已尽,故坠于下;而居于下者,自然之理也。柔弱者,软嫩滋息,生气方旺,故升于上;而居上者,亦自然之理也。”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知常本两‘已’字作‘矣’。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曰以百姓心為心也。’是节解无‘之’字。《论语义疏》五引江熙曰:‘聖人以百姓心為心也。’即本此文,亦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甲本无“也”字;乙本“龍(简作龙)”作“弄”,“弄”则為“寵(简作宠)”之假借。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《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