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前句,后句同此;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前句。帛书乙本同此两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、傅奕本等诸唐人本,宋徽宗本、司马光本、王安...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·集解》引‘好静’句,及《老子列传·索隐》引‘无為’二句并同此(王弼本)。《汉书·曹参传》颜注引‘我无為民自化,我好静民自正’,并无两‘而’字。《...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“曰”字,今存通行本唯傅奕本有此字,他本皆无。此“曰”字乃承前领下之要字,它承前文“强為之容”,领起下述七个排句,皆谓“善為道者”的行表和仪态,这七个排句,...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3_魏源
魏源云:“‘其民缺缺’,一本‘缺缺’作‘觖觖’。此并从《淮南子》及王弼。”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5_王昶
王昶云:“邢州‘釋’作‘汋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‘衺’,赵作‘邪’,葛作‘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残本、范、宋河上、白、赵写‘混’作‘渾’,臧疏亦作‘渾’,无‘其’字。成疏曰:‘渾,合也’,则成本亦作‘渾’。馆本、易州无‘兮其’二字。按:‘混’,当作‘溷’,...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劌’,本作‘穢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3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孰能濁以止,静之徐清’,奚侗《老子集解》如此。依河上注语增‘止’字。傅奕‘止’作‘澄’,‘静’作‘靖’,‘之’后有‘而’字。《永乐大典》王本与道藏陆希声、吕惠卿、邵若...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嗇(sè)”,非作“式”,可由《韩非子·解老》和帛书本为证。作“式”者,为后人望文生义而改。上章已明,老子主张“其政閑閑”(政治宽宏),而反对“其政察察”(政治严明)...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故能敝不新成’,‘故’一作‘是以’,一作‘是以能敝復成’。‘敝’,缺者。至人之所贵新成者,世俗之所贵,惟不欲盈,故能守其敝缺,而不愿為新成也。”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、柰卷、易州、白‘克’作‘剋’。汪一鸾本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注引亦作‘剋’。馆本无‘莫’上‘則’字。按:‘克’当作‘勊’,今通作‘剋’。《说文》:‘勊,尤剧也。’‘...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英伦诸本‘觀’下均有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邢玄、磻溪、楼正、室町、柰卷、高翻并作‘蔕’。《字林》云:‘蔕、柢音同’,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四引古《老子》亦作‘蔕’(),范说非。又,‘長生久視’为当时通行语。《...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各本‘靖’作‘静’。臧疏、张之象作‘是謂復命’。检弼注曰:‘歸根则静,故曰静;静則復命,故曰復命也。’则王亦同此(‘静曰復命’),今本殆后人依他本改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傷民’,司马、苏、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三句‘民’字并作‘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2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‘知常’下诸本无‘曰’字,旧钞河上本(天文钞本)、广明幢并有。依注义,王本亦有‘曰’字也。”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言天下有道,神与聖人两不相傷,故得交歸于民也。本章言神不傷人,以明聖人之不傷人。聖人不傷人之道奈何?曰清静无为,不去扰民而已。如此,则天下安乐,而万民皆得其利矣。”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5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本‘没’作‘沕’,‘殆’作‘怠’,皆音假相通。”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牡常以静勝牝’,各本作‘牝常以静勝牡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其次”,指次一等的君主。又,通行本作“親而譽之”或“親之譽之”,其义皆与帛书本“親譽之”同。全句意即:次一等的君主,民众親近他、赞美他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其德可见,恩惠...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两者各得其所欲,故大者宜為下’,按:六朝残卷无‘两者’二字,易州作‘此两者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作‘夫两者’,易州、柰卷、张之象无‘故’字,譣弼注曰:‘故曰:各得其所欲,...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8_王念孙
王念孙云:“按:无下‘焉’字者是也。‘信不足’为句,‘焉有不信’为句。‘焉’,于是也。言信不足,于是有不信也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篇》注曰:‘焉,猶于是也。’《聘礼记》曰:‘及享发气焉...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奚说是也。今据《淮南子》所引写正。然考之帛书甲、乙本,‘行’字上均无‘美’字,知传写误夺甚早。”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无‘皆’字,‘曰’作‘谓’。葛、苏、赵‘曰’亦作‘謂’。各本‘不’作‘自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雖有珙璧之异、以先駟馬之良而为献,不如坐進此清静无欲之道之为貴也。珙璧駟馬,何足道哉?适足以起交争之患矣。苏曰:‘立天子,置三公,将以此道救人尒。虽珙璧之贵,駟馬之良而...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用智慧者,将立法也。法出而奸生,则有大僞矣。”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无為’、‘无事’、‘无味’皆指‘道’而言也。‘无為’,言其虚;‘无事’,言其静;‘无味’,言其淡。本皆自然而致之,守之、甘之,则在乎人,故不可不曰為、曰事、曰味也。·...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7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絶聖棄智’,御注‘智’作‘知’。”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无‘天下’二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