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善行’,古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,下并同。”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句缺一“室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定为:“當其无有,室之用也。”乙本同此两句,唯《乙本释文》以“當其无有”断句。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皆无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损掩一“得”字,后句“賤”借作“淺”(上古二字皆为元部)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已校为“賤”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李约本、赵孟頫本无“不可得而贵”一句。严遵本...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夫代大匠斵’,叶无‘夫’字,司马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希有不傷其手矣’,司马作‘希不自傷其手矣’,五注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7_陈柱
陈柱云:“王弼、傅奕本作‘谿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05_校笺_01_校堪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部损掩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两“信者”后有“吾”字,作“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”。严可均云:“御注脱第一‘信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作‘懃而行之’。各本及《理惑论》、《广弘明集》九《甄鸾笑道论》引并作‘勤而行之’。馆本作‘懃能行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3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考十七章王注云:‘大人在上,居无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萬物作焉而不為始’数语,全引此章经文,是王本作‘不為始’之证,但比傅本多一‘焉’字耳。作‘不辭’者,盖河上本,后人因...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4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又不争处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天降甘露,惠施无心,人无命令,自均若一,亦如王侯称物平施,无偏无党,即惠化而大同,自东自西,亦何思而不服。”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(《甲本释文》校“袙”为“魄”帛书乙本同此二句(《乙本释文》和高明校“袙”为“魄”)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“袙”皆作“魄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想尔...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,帛书乙本作“故或下□□,□下而取”,损掩前句“以取”和后句“或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吴澄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、危大有本皆无“故”字,作...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易泮’,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庚辛壬诸本均作‘破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无“者”字,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等宋元明清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3_刘文典
刘文典云:“今本《老子》河上公章句徧用第四十三,作‘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,无有入无間’;‘无有’上敚‘出’字,可据《淮南子》引文增。《道应训》引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;疑后...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7_吴云
吴云云:“傅本‘聖人之治’下有‘也’字。李道纯本无‘之治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德善矣’,篡微、苏、曹并无‘矣’字。司马、五注、达真‘德’并作‘得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11_余培林
余培林云:“‘弱’和‘强’都是动词。春秋时,郑庄公要消灭共叔段,给他很大的土地、众多的人民,使他终於起了反叛的念头,然后庄公发兵一举而扑灭了他。这就是‘將欲弱之,必固强之’的实例。...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6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‘寂兮’,静而无声;‘寥兮’,动而无形。”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其唯道乎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唯有道者’。”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《淮南子》‘騁’下有‘於’字,与古本同。‘至柔’谓道之用也,‘至堅’谓物之剛者。道能运物是至柔馳聘於至堅也。”水海按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和《道应训》引皆无“於”字,当是...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6_王卡
王卡云:“影宋本(宋刊河上公本)‘泰’字,原作‘泰’,据《治要》、《道藏》本与《天禄》本改。”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天地根’,古本《列子》并作‘天地之根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智’作‘知’。··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注引此两句(包括下句),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10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‘脩之家,其德有餘’,傅奕本及今《德经》‘有’作‘乃’。按当作‘乃’,(作‘有’)涉上下文而误。”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静曰復命’,御注、邢玄、庆阳、楼正、磻溪、王羲之、楼古、赵孟頫、傅、范各本与此石(景龙碑本)同。河上、王弼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水海按:傅奕本作“靖曰復命”,与景龙碑石本...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易謀□”,前语损掩“其未兆也”四字,后语损掩“也”一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全损,《乙本释文》据所损字数校补为“其未兆也易謀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...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张嗣成‘下’字作‘地’。范说是也。上谓‘先天地生’,则此自当作‘為天地母’。成疏曰:‘间化阴阳,安立天地。’则成亦作‘天地’。各本及《理惑论》引同此(傅本作‘天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8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人君清虚恬静,则可勝外物之纷扰,故曰:‘清静可以為天下正。’正者君也,长也。帛书甲本‘清静’下有‘可以’二字,语意较足,今据补正。河上、王弼本作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脱二字...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甲本作‘故去罷耳此’,乙本作‘故去彼而取此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故去彼取此’。今从傅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