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5_陶绍学
陶绍学云:“王弼注曰:‘故有知之人,不得不知之也;’疑王本‘无知’作‘有知’。”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夫代大匠斵’,叶无‘夫’字,司马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希有不傷其手矣’,司马作‘希不自傷其手矣’,五注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7_10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不贵其師,不愛其齎”,“齎”通“資(简作资)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作“不貴亓師,不愛亓资”,二“其”字皆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...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萬物万形,其归一也。何由致一?由于无也。由无乃一,一可谓无?已谓之一,岂得无言乎?有言有一,非二如何?有一有二,遂生乎三。从无之有,数尽乎斯,过此以往,非道之流。故萬物...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喻老》引句末有‘矣’字。罗卷‘戎’作‘我’,讹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曰:‘人君者无道,则内暴虐其民,而外侵欺其邻国。内暴虐则民产绝,外侵欺则兵数起。民产...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咎,殃咎也。夫贪冒之雄,欲心增侈,得之不已,而又求之,非道得之,则不旋踵自招殃咎,不亦宜乎?可欲,谓欲而未得,初起贪心,罪轻於禍,不知足者,得而更须,禍重於罪。莫甚於...
《老子》49_05_校笺_01_校堪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部损掩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两“信者”后有“吾”字,作“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”。严可均云:“御注脱第一‘信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本作‘而王處其一尊’,‘尊’字殆‘焉’字形似而误。《广弘明集·法珠对傅奕废佛僧事》引下句作‘而道居其一’。又‘處’字,馆本、傅本均作‘處’,范本作‘居’,作‘處’是也...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聖人之在天下’,篡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4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又不争处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(《甲本释文》校“袙”为“魄”帛书乙本同此二句(《乙本释文》和高明校“袙”为“魄”)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“袙”皆作“魄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想尔...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天下之牲’,‘牲’字,严遵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天下”,此為定语中心词及其前面的结构助词“之”省略了,这个定中结构為“天下之人”。唐玄宗疏文即谓“故天下之人莫能與聖人争”。“莫”,否定性不定代词,可译为“没有人”、“没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0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河上公注曰:‘輜,静也。聖人終日行道,不離其静与重也。’甚得其义。河上公以‘静’、‘重’对文是也。··按本章上下文,俱以‘重’、‘静’,‘輕’、‘躁’对文,可证。疑古原...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6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善閉者无關楗而不可开’,‘閉’字,河上公古本(古棣指王羲之本)作‘閇’,盖‘閉’字异体。开元石刻亦作‘閇’,盖沿河上公古本(古隶指王羲之本)。‘楗’,河上公古本(古棣指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同此(‘或培或堕’),罗卷作‘或接或隳’,易州亦作‘或接或隳’,各本作‘或載或隳’。成疏曰:河上本‘或載’作‘或接’。则成作‘載’,河上作‘接’。陆、成同时而所见...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7_吴云
吴云云:“傅本‘聖人之治’下有‘也’字。李道纯本无‘之治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9_柳存仁
柳存仁云:“‘既得其母’二句,‘得’字河上、王弼作‘知’;‘以’字河上、王弼作‘復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王重民《道德经碑幢刻石考》:‘正统《道藏经》罔字号,有无名氏《道德真经次解》。明焦弱侯氏作《老子考异》,引有《龙兴碑》文,当即从《次解》转引,《老子翼·采摭书目》有无名...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、敦煌辛本均作‘故得交歸’。”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‘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,以其善下之’,按:“傅、赵本‘之’下有‘也’字,《御览·地部、皇王部》引同。唯《地部》引无‘之’字,高翻本同。柰卷本作‘以其善下之故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5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不自伐,則善不丧,故有功。”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韩非解“義”為“适其宜”,切合老義。“上義”,即最讲信義的人,按亲疏名分适其宜而為之。高亨注云:“有以為者,有所因而為之,有所為而為之。”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其唯道乎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唯有道者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'吕、葛同开元(水海按:开元作'故柔勝剛,弱勝强')。林、苏二句乙转。'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2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此章自‘知其雄’起,讫‘為天下谷’止,独无‘復歸於婴兒’、‘復歸於无極’二句。”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6_王卡
王卡云:“影宋本(宋刊河上公本)‘泰’字,原作‘泰’,据《治要》、《道藏》本与《天禄》本改。”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智’作‘知’。··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注引此两句(包括下句),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4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文选·魏都赋》张载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古之士,微妙元通,深不可識。’”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易謀□”,前语损掩“其未兆也”四字,后语损掩“也”一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全损,《乙本释文》据所损字数校补为“其未兆也易謀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