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说为是。唯謂“人主”后有“者”字于义为长,笔者以为非是。王弼注云:“以道佐人主,尚不可以兵强於天下,况人主躬於道者乎?”据王注,王所见本亦无“者”字。“以道佐人主”,其...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9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‘湛’,静也。言其道湛静,虽不见其迹,然又似或存。”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、二赵、潘并作‘故取天下者’。譣五十七章弼注曰:‘上章云,其取天下者,常以无事;’则王作‘其取天下者’。罗卷、馆本、易州作‘取天下,常以无事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民’,‘治’,河上本又作‘活’。”水海按:今存诸种河上公本以及河上公注文皆作“治”,无作“活”者。可知陆德明于唐代尚见到一河上公古本作“活”的。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《御览》七六引作‘聖人之言云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2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’,一无‘也夫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捨其後且先’句,‘捨’作‘舍’,馆本作‘赦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攘臂而仍之’,陆‘攘’若羊切,‘臂’必寐切,‘仍’作‘扔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琭琭’,纂微云:‘古作録録如玉。’‘落落’,陆作‘珞’,纂微云:‘古作落落若石。’”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3_严遵
严遵云:“道虚之虚,故能生一。有物混沌,恍惚居起。轻而不发,重而不止,阳而无表,阴而无里。既无上下,又无左右,通达无境,为道纲纪。怀壤空虚,包裹未有,无形无名,芒芒澒澒,混混沌沌,...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□□□□,□勝强',前句损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'故柔勝剛',后句损一字,校补为'弱'。帛书乙本作'水之朕剛也,弱之朕强也','柔'作'水',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''水',...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下之所惡,唯孤、寡、不”,“人”作“天下”,“”即“穀”的假借或省写;帛书乙本作“人之所亞,□□寡、不”,“亞”为“恶”的假借,“唯孤”二字损缺,“棠”为“穀...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'徹'是周代奴隶制的劳役地租制。据《会笺》云:'鲁之税亩,变徹法而别為一法,故有若请仍用徹也。今曰税亩,则是不复以粟多寡為程(征),而但计亩之多寡為粟之程(征)也,·...盖助徹...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均作‘趮’,其字从走,有动义。身动则暖,可以勝寒;心静则凉,可以勝熱,此常理也。”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、御注本‘牖’作‘牗’,牖之别体。”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10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也’字,是已。今据改。此数句,谓人君好恶不形于外也。德者,得也。德乃借字,本字当作息。《说文》:‘惪,外得于人,内得于己也。’此承上文而言群下之善与不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英伦诸本‘莫能’作‘不敢’,景福本作‘莫敢’,又均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诸家之说可备参。“夫何故也?”,是设问:何故動之死地也?“以其生生也”,是回答:因过于看重生道(生命),违道忤乎自然,妄行失纪所导致。老子认为:过于看重生道会遭到死亡的结果...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愛養’,王羲之、范本作‘衣被’,遂州本作‘依養’,义均可通。朱骏声曰:‘愛,假借為篓。《说文》:篓,蔽不见也,从竹爱声。《楚辞·九歌》: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。竹善蔽,故...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8_陆希声
陆希声云:“观朝阙甚修除,墙宇甚雕峻,则知其君为土木之功,多嬉游之娱矣。观田野甚荒蕪,则知其君好力役,夺民时矣。观倉廪甚空虚,则知其君好末作,废本业矣。”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8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興’并作‘與’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‘选贤與能,讲信修睦。’《训纂》:‘王氏引之曰:选贤與能之與当作舉。《大戴礼记·王言篇》:选贤舉能是也。舉、與古字通。’《...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故能敝不新成’,‘故’一作‘是以’,一作‘是以能敝復成’。‘敝’,缺者。至人之所贵新成者,世俗之所贵,惟不欲盈,故能守其敝缺,而不愿為新成也。”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2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按:‘為’、‘僞’古通。《尚书·尧典》‘平秩南僞’,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作‘南為’。《礼记·月令》‘毋或作為淫巧’,注‘今《月令》作為诈僞’。‘文’读《荀子·儒效篇》‘取...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知此两者,亦楷式’,古本作‘常知此两者,亦楷式。’”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3_张煦
张煦云:“葛、苏作‘漂兮若无所止’,林、赵作‘飂兮似无所止’,吕(知常)作‘飘兮若无止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跂’,去智切,举踵也。‘跨’,枯化切,越也。立而跂欲高于人也,然岂可久立邪?行而跨欲越于人也,然岂可久行邪?跂也跨也,以譬人之好高争先,所立所行不正,不可以长久也。”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以傅本相校,可知此文有窜乱,疑当作‘是謂執无兵,行无行,攘无臂,扔无敵’。厥证有三:‘兵’、‘行’為韵,‘臂’、‘敵’為韵,其证一也。‘執无兵’者,有兵而无所用也。《...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上不’,各本作‘尚不’。‘於人’,各本句末有‘乎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9_宋徽宗
宋徽宗云:“賤者,貴之所恃以为固;下者,高之所自起。世之人睹其末,而圣人探其本,世之人见其成,而圣人察其微,故常得一也。孤、寡、不穀,名之賤者也,而侯王以為稱,知所本而已。侯王所以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