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实应当作“闚”(kuī,去随切)。毕沅云:“按:《韩非子》作‘不闚於牖,可以知天道’;《说文解字》曰:‘窥,小视也;’‘闚,闪也’,‘闪,闚头门中也。’《方言》:‘凡相窃视,...
0448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是謂非道,非道早已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、黄、程‘非’并作‘不’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6_段玉裁

段玉裁《说文注》云:“凡有沖虚字者,皆盅之假借。《老子》‘道盅而用之’,今本作‘沖’是也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不行而知,不見而明’,系承上文言,言不出行而知天下,不窥見而明天道也。”
03913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3_刘殿爵

刘殿爵云:“‘佳兵’,不成文义,所以王念孙据《老子》文例订正‘佳’字為‘唯’字。但‘夫唯’是承上文词,不应出现於章首,所以令人怀疑章中文句失次,现在帛书本作‘夫兵者,不祥之器也’。...
03713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5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《释文》河上公本,‘紛’作‘芬”;然‘芬’字无义。此句亦见五十六章,河上公于此注云:‘紛,结恨也···’于彼注云:‘紛,结恨不休···’注义大略相同。则河上本‘芬’字,...
02714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‘又損’下有‘之’字。强本河(上公)注引经文云:‘損之又損之。’是河本亦有‘之’字。”
0265
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穀梁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注:‘兵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;’所引与《文子·上仁篇》同,惟少一‘者’字耳。此语如為‘夫佳兵者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’之约引,則自‘物或惡之...
03914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蒋锡昌之说是。朱谦之之说,非也。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“之”字。“之”为句中所用语助(见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,“其誰之子也”,即“其子誰之也”,意谓它(指道)像似誰呢?老子说:“吾...
0268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2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常’作‘恒’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而美之者’,景龙本作‘若美之’,敦煌本作‘若美必樂之’。‘是樂殺人’,景福本‘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詘’,河上公作‘屈’,王弼作‘掘’。陆德明曰:‘顾欢作掘’。‘俞’,诸本作‘愈’。按:古无‘愈’字,盖即用‘俞’也。诸本并非。”
02311

《老子》49_05_校笺_03_吴澄

吴澄云:“民之善、不善,信、不信;聖人不分其是非,皆以為善,以為信。不惟善者得善,信者得信;而不善者亦得善,不信者亦得信矣。‘得’谓民得此善,信而不失,盖不善、不信亦化而為善、信,...
0528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處左,上將軍處右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是以’字。‘言居上势則以喪禮處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居上势則’四字,程‘势’作‘世’。”
05615
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天地根’,无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作“天地之根”,宋刊河上公本则作“天地根”。又,譣王弼注云:“本其所由,与太极同体,故謂之‘天地之根’也。”...
03315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损掩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王雱本、彭耜本皆同此句,与帛书甲本合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御注三本、...
04612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哀禮’,各本作‘喪禮’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2_李嘉谋

李嘉谋云:“天不爱其施,地不爱其生,是谓不自生。不自生,万物恃之以生,故能長生。此天施地生之道,所以未尝一日息也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2_吴澄

吴澄云:“十者,总计上、中、下三等之人。大率分为十类。有三者,十类之中有三类也。凡不以忧思、嗜欲损寿,不以风寒暑湿致疾,能远刑诛兵争壓溺之祸者,生之徒也。其反是也,逸贵之人内伤,劳...
05410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樸之为物,以无为心也,亦无名。故將得道,莫若守樸。夫智者,可以能臣也;勇者,可以武使也;巧者,可以事役也;力者,可以重任也。樸之为物,愦然不偏,近於无有,故曰‘莫能臣”...
0545

《老子》07_05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夫聖人之无私,初非有欲成其私之心也,然而私以之成,此自然之道耳。如欲成其私,即有私也。未有有私,而能成其私者也。程子有云:‘老子之言窃弄阖辟者也。’予尝以其言为然,乃今观...
03215

《老子》50_06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執生”是也。執,保持。執生,谓保存生命,以尽天年。《老子》主张執生,以保生守静、顺乎自然为特点。老子反对“生生”,即过分看重生命而动作、妄为的“养生法”。严遵注云:“贪...
0245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15_古棣

古棣云:“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‘乾坤幾乎息矣;’《礼记·乐记》:‘知乐则幾於礼矣;’《庄子·渔父篇》:‘幾於不免矣;’《吕氏春秋·大乐篇》:‘则幾於知之矣。’此四句的‘幾於’也都是亟...
05212
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蚤’,传世各本皆作‘爪’,帛书甲、乙本作‘蚤’。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‘蚤’。先秦文献多假‘蚤’为‘爪’,战国初年的《墨子》书凡爪牙字皆作‘蚤’,战国后期的书,如《韩非子》则...
0338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所”,张之象刊王弼本经文作“可”,而王弼注文作“所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:“可,犹所也。《大戴礼记·武王践祚》‘席前右端之铭曰无行可悔’,‘可’,所也。前有...
0308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植而盈之,不□□□”,损掩“若其已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成...
04810

《老子》51_04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臧疏无‘道’、‘德’下‘之’字。”
02310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范说非是。《老子》古本有详略各本不同,此盖由南北朝以来,河北与江南各地风俗言语之影响不同。《颜氏家训·书证篇》所云:‘也、是、语、已及助字之辞,文籍有之矣,河北经传...
0495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室’字,严遵、杨孚、王弼同古本。贪财而轻命,则物在而身亡矣。”
032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