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處左,上將軍處右’,范同此。罗卷、易州、彭、二赵有‘是以’二字。彭、臧疏、寇、张嗣成、吴澄及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注引、《治要》引‘處’字同此。罗卷、易州、白、...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3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按:‘勤’通作‘廑’字。《文选·长杨赋》李善注引《古今字诂》:‘廑’,今‘勤’字也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晋灼曰:‘廑,古勤字。’《说文》:‘廑,少劣之凥;’言其气息綿綿若存...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百姓皆注其耳目’,司马下有‘焉’字,陈(象古)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5_高亨
高亨云:“胡适曰:‘道常无名樸,五字为句。’亨按:‘名’下疑捝‘之’字。三十七章曰:‘吾將镇之以无名之樸;’无名之樸即道也。是其证。常猶固也。”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是以聖人效天地之覆载,必均养而无私,故推先與人,百姓欣赖,为下所仰,故身先也。不自矜贵,而外薄其身,天下归仁,则无畏害,故身存也。”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韩非、严遵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这几句范本作“民之生生,而動之死地,亦十有三”,而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“民之生生而動,動皆之死地,之十有三”。韩非不同于范应元本甚明。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侯王’,梁武本、陆本、古本并作‘王侯’,‘萬物將自賓’,‘萬物’一作‘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4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又不争处’。”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2_俞樾
俞樾云:“‘入軍不被甲兵’,按‘被’河上公本作‘避’。据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入山不恃備以救害,故曰:入軍不備甲兵’,则甲兵以在己者言,自当以作‘被’为长。”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天降甘露,惠施无心,人无命令,自均若一,亦如王侯称物平施,无偏无党,即惠化而大同,自东自西,亦何思而不服。”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说甚是。今本作“與善仁”者,“仁”乃后人所篡改。河上公本作“仁”(或作“人”),然其注文非为“與善仁(人)”之注文,而为“予(與)善天”之注文,可知古河上公本作“予(與...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2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德畜之’,御注无‘德’字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注:“妙本动用降和气,物得以生養萬类。”玄宗疏:“‘德畜之’者,德,得也,畜,养也。”御注本当亦应有“德”字。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各本‘譬’下有‘道’字,非。易州、磻溪‘之’作‘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谓“植”为“持”字之别构,则误。“植”(zhì),《集韵》谓丈里切。上古为定纽之部字,拟音【dǐe】,其义,《集韵》谓“持也”。“持”(chí),《广韵》谓直之切,上古亦为定...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彭、吴无‘夫’字。范、彭、寇、赵、罗卷、柰卷、臧疏(成玄英疏文)‘爵’字同此,各本作‘命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裴注引并《周易集解》‘震’下虞翻引此句,均作‘自知者明’,作‘知’字是。‘自見之謂明’与经文二十四章‘自見者不明’谊相反。”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“驕(简作骄)”作“”,后句同此;按:“”则为“驕(简作骄)”的别构,居乔切,今音为jiāo;《字汇》谓“馬高六尺”为“驕”。而《说文》谓“驕,马高六尺为‘驕’,...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无“可”字,蒋锡昌说非是。王弼注文,由于行文关系而加“则可”,并非引经文。若说“可”字為《老子》故文,“则”字岂不亦為故文?即使王弼所据本有“可”字,亦不能断定...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王弼注是符合《老子》原意的。‘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’(九章),‘多藏必厚亡’(四十四章),故‘多藏’、‘金玉满堂’不为富;‘能守’、‘不亡’(即王弼说的‘不失’)才算富。可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(《甲本释文》校“袙”为“魄”帛书乙本同此二句(《乙本释文》和高明校“袙”为“魄”)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“袙”皆作“魄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想尔...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9_奚侗
奚侗云:“《易周·说卦》:‘兑为口;’引申凡有孔竅者皆可云兑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‘王者欲久持之,则塞民于兑。’高注:‘兑,耳、目、鼻、口也。《老子》曰:塞其兑。’是也。門,谓精神...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3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意林》‘亡’作‘妄’。‘死而不妄’,謂得正而毙者也。河上本虽亦作‘亡’,而注云:‘目不妄视,耳不妄听,口不妄言,则无怨恶于天下,故长壽;’是亦读‘亡’为‘妄’矣。”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搏”也。“槫”、“專”乃“搏”之借字(三字皆为元部,故可通假)。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》之《十阵篇》有“員陳者,所以槫也”句,影本注释云:“槫,读为專或團。...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習常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襲常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成功不名有’,‘成功’各本作‘功成’,‘不名有’,傅奕、《大典》作‘而不居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5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‘天門’者,自然之門也。自然生太极,太极生天地,天地生阴阳,阴阳生万物,(万物)死,万物生死由之而往来,故谓之‘天門’。‘開’谓散施,‘闔’谓歙敛。開则生成,闔则衰灭。...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徑’,开元石刻作‘俓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故常无欲’四字确不应有。‘衣被萬物而不為主,可名於小矣,萬物歸焉而不知主,可名於大矣’,两句相对為文,整齐对应,加‘故常无欲’,有乖老子文风。而且,这里跟‘无欲’、‘有...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仅残存“卅”;乙本作“卅福同一轂”。福,应作“幅(简作辐)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幅(简作辐)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傅奕本...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9_陆希声
陆希声云:“观衣服多文采,则知其君好淫巧,蠹女工矣。观佩带皆利劍,则知其君好武勇,生国患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