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9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希,言自然。’——‘听之而弗闻,名之曰希’,言‘自然’无可闻。同一观於自然现象也,孔子尝言‘天何言哉!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’,则有见於渐变。老子此言‘希’,言‘飘風’、...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4_陶绍学
陶绍学云:“姚鼐以此句属上章,而下节亦通為一。”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稀’,各本并作‘希’。按:此句上下有脱文。”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6_奚侗
奚侗云:“希言顺乎自然,与第五章‘多言数穷’相反。然以文例求之,必有偶语,上下或有捝简。”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7_高明
高明云:“奚、马二氏疑為偶语,谓其上下有脱文者,无非是根据与其相邻的今本第二十四章‘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’之文例,故而产生此疑。岂知今本第二十四章经文原也只有‘企者不立’一句,‘跨者...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希”,罕,少、寡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“希,罕也。”《集韵·微韵》:“希,寡也。”《论语·公冶长篇》“不念旧恶,怨是用希”,皇侃义疏:“希,少也。”《文选·曹植...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说是,马氏说非。帛书甲、乙本和河上公本、王弼本作“誠(简作诚)”是。“誠”,副词,确实、真正之义。《广韵·清韵》:“誠,审也。”杨树达《词诠》卷五:“誠,表态副词(情态...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若能曲顺不逆者,信有全理,歸之于己尔,故云誠全而歸之。誠,信也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2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誠全歸之’,謂為事业如有所受,受而委曲圆成之,全而歸之于授者。此义即功成身退,不為主、不自示、不自显、不自伐、无矜、不争,皆為之而无以為之道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3_吴怡
吴怡云:“‘全而歸之’的‘全’,虽然是由前一句的‘曲則全’而来,可是它的意义却不限于‘曲則全’的‘全’字。老子在此处只是以‘曲則全’為例,其实,这里的‘曲則全’是包括了‘枉則直’、...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傅奕本“希”作“稀”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甲、乙本。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希’,陆德明云:‘疏也,静也。’希疏之言,出乎自然,可以传之无穷,用之无尽也。”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希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全”形讹作“金”,《甲本释文》径直作“全”。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陆希声本、赵孟頫本“誠(简作诚)”前有“故”字,“全”后有“而”字,作“故誠全...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故成全’,各本作‘誠全’,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赵‘誠’上有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‘誠’上有‘故’字。馆本、易州‘誠’作‘成’,上有‘故’字。此三句似注文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故成全而歸之’(景龙碑本),遂州本与此石同。‘成’当作‘誠’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二引古《老子》出‘成’字,作盘;又出‘誠’字,作。经文‘成’字共十七見,‘誠’字只此...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古□□□□□□□語才”,损掩“之所謂曲全者,幾”七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(宋)...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6_高明
高明云:“‘誠全歸之’,則謂苟行曲实得全,复歸自然也。《老子》所謂‘歸’者,皆謂复原或恢复。如第二十八章‘复歸于婴儿’,‘复歸于无极’,‘复歸于朴’。马叙伦疑‘此三句似注文’,盖謂...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豈虚言哉’,古本‘言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7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‘誠,全而歸之。’‘誠’字顿。它在回护前文‘聖人執一為天下牧’句,并明结全章主旨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‘誠者,天之道也;誠之者,人之道也。’朱注:‘誠者,真实无妄之謂,天理...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诸本皆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8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希言自然’一句,原在下章之首,姚鼐本移属本章,今从之。按:姚读是也。但‘希’疑当作‘常’,形近而讹。常言者,永久不易之言也。言古之所謂‘曲則全’者,非虚言也,乃其实能全...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古’作‘吾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9_魏源
魏源云:“晁氏说之曰:‘严君平《老子指归》、《谷神子》注颇與诸本章句不同,如以《曲則全章》末十七字属下章之类。’姚氏鼐通下‘希言自然’、‘跂者不立’為一章,曰:‘全、言、然三字為韵...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豈虚語’,各本作‘豈虚語哉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6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御注‘全’下有‘者’字,下句作‘豈虚言哉’。严举‘哉’字,失校‘者’字、‘言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各本并无‘也’字,馆本、易州无‘者’、‘也’、‘哉’三字,‘言’作‘語’。按:此三句似注文。‘虚’借為‘空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8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古之所謂‘曲則全’者,豈虚言也哉?’第一句,帛书乙本缺‘則’字,作‘曲全’,显然是抄漏了。‘豈虚言也哉’,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如此;河上公本、王弼本无‘也’字;想尔本作‘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