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7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‘誠,全而歸之。’‘誠’字顿。它在回护前文‘聖人執一為天下牧’句,并明结全章主旨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‘誠者,天之道也;誠之者,人之道也。’朱注:‘誠者,真实无妄之謂,天理...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诸本皆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8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希言自然’一句,原在下章之首,姚鼐本移属本章,今从之。按:姚读是也。但‘希’疑当作‘常’,形近而讹。常言者,永久不易之言也。言古之所謂‘曲則全’者,非虚言也,乃其实能全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争’,‘争’,李:平声。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叶作‘是以天下莫能争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河上无‘能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同(‘夫惟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),河上作‘夫惟不矜,故天下莫與之争’。考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夫惟不争’,恐今河上本非也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5_魏源
魏源云:“河上作‘夫惟不矜,故天下莫之争’。”水海按:河上公注云:“此言天下贤與不肖,无能與不争者争也。”是河上公本则作“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”。魏氏有误明矣。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按:张嗣成‘惟’字同此,无‘能’字。馆本‘惟’作‘唯’,无‘天下’二字。宋河上同此,但‘惟’作‘唯’。譣河上注曰:‘此言天下贤與不肖,无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7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夫唯····’句,据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人物志·释争篇》皆作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多‘天下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‘以其无争于万物也,故莫敢與之争。’即本此章而言。王念孙云:‘莫敢本作莫能,此后人依《文子·道原篇》改之也。唯不與万物争,故莫能與之争,所谓柔弱胜刚强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朱谦之说甚是。譣北京图书馆藏敦煌写本残卷等本无“天下”二字,正作“莫能與之争”,與帛书本合。今本作“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”者,則為后人据第六十六章文而衍增“天下”二字,当据帛书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此則叹美四德之人,妙达违顺谦以自牧,不與物争,故天下群品,无能與不争者争也。”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馆本“弗矜”作“不自矝”,“矝”字误,无“能”字,谓“不自矜,故長”。吕惠卿本“弗矜”作“不自欽”,无“能”字,謂“不自欽,故長”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1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‘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者,《尚书》曰:‘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争能。’”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矜’作‘矝’,盖‘矜’之缺笔。案:‘矜’,借為‘兢’。《说文》:‘兢,竞也。读若矜。’古书矜夸字皆‘兢’之借。后同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2_苏辙
苏辙注云:“‘不自見’、‘不自是’、‘不自伐’、‘不自矜’,皆不争之馀也,故以‘不争’终之。”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“矜”(jīn),矜夸,骄傲,自负。详見上章节校笺文。全句意思是:不自负骄矜,所以能長久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矜’,大也。聖人不自贵大,故能長久不危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3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聖人與天地为一体,與万物為一身曲成而不遗,爱育而不弃,何争之有?所以天下之人,與聖人合其德,與聖人合其心,闻风者诚服,沐德者心悦,乌得有争者。”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4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只為推功于物,不自矜夸,故德行長远也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言人君去健羡,绌聪明,清虚自守,卑弱自持,而自处于不争之地,是以天下之人,皆莫能與之争也。”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自恃曰矜。有所長,而不自恃,故長。”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6_吴澄
吴澄注云:“夸其功曰‘伐’,负其長曰‘矜’,長謂能之过人。”水海按:《尚书·大禹谟》云: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争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與汝争功。”吴氏训“長”为“能之过人”,則本于《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道藏河上公本“争”作“矜”,“故”后有“天下”二字,謂“夫唯不矜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...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7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自見者,因物而見物,因事而見事,故能穷其义理之精微,究其兴亡之征应,上能察于天文,下能察于地理,中能参于人事,古今之变,秩然而明,幽显之机,洞然而見。是谓真見,其...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見(简作见)”(xiàn),是“現(简作现)”的古字。详見上章节校笺文。“自見”,自我荐达之义。全句义谓:不自我推荐,所以能被了解。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苏辙本“有”字无,謂“不自伐,故功”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本。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有功’,苏无‘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(唐)李约本‘不自伐故有功’,在‘不自矜故長’句下。又《庄子·山木篇》:‘吾闻之大成之人曰:自伐者无功,功成者坠,名成者亏。孰能去功與名,而还與众人?’此即《老子》九章...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視(简作视)”,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皆校為“示”。“視(简作视)”通“示”(上古二字皆為脂部),显示,表示,引申為标榜。详见上章节校笺。高明校為“是”,不妥。“章”...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言人不自伐取,尝為谦让,则人不與竞,其功歸已。如地坳下,水必盈焉。故云‘故有功`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