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经训堂刊傅奕校定本‘自’作‘不’,系字之误;道藏傅奕本仍作‘自’,可证也。按:《广雅·释诂》:‘然,成也。’《大戴礼记·武王践阼篇》:‘毋曰胡残,其祸将然;’言其祸...
02710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寂若无所止’,一作‘飂兮若无所止’。‘寂无止’,空而无所依止也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亨”,帛书《老子》乙本为是。陆德明谓“烹,不当加火”,则王弼本原作“亨”,与帛书本合,后人因误本妄改“亨”作“烹”,实非《老子》本字矣。孔广森云:“按:‘亨’、‘烹’...
02613
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過’,古禾反,又古卧反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搏’字,陆希声等本作‘搏’,龙兴碑作‘博’,显系笔误。··杨伯峻《列子集释》引王重民曰:‘循,当读如揗。’《说文》:‘循,摩也。’揗,正字;循,假字。按:此句帛书作‘...
02414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作‘與兮’,臧疏、罗卷、易州、磻溪、馆本、赵并无‘兮’字,下同。弼注曰:‘冬之涉川,豫然若欲度若不欲度。’则王作‘豫然’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作‘豫兮其若冬涉大川’...
04910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胡适曰:‘王弼注曰:以无名説万物始也。《释文》出説字曰:一云悦。似王本閲作説。’锡昌按:《释文》所出‘説’字,系王注以‘无名説万物始也’之‘説’,实为‘閲’字之误。(宋...
03610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作“□小曰□”,“小”前的“見”字、“曰”后的“明”字皆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后句同此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;后句作“守□□强”,损掩“柔曰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...
0298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騁’,敕领反。”
0426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1_校勘

两句,帛书甲本“微”作“聳”,為“微”的异体(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》和《北海相景君铭》、《赵宽碑》皆有此字,竹简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》摹写本释文即把“聳”写作“微”),《...
0338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高诱注引作‘五聲亂耳,使耳不聰’;《庄子·天地篇》亦云:‘五聲亂耳,使耳不聰。’《理惑论》及《文选·七命》注引同此(‘五音令人耳聾’)。”
0559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淡’,徒暂反、徒览反。”
06012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豈虚言哉’,古本‘言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復命曰常’,馆本无‘曰’字。”
04412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陆所谓‘下同’者,当泛指别章言。陆於别章‘惡’字,有不出音者,如二十章‘善之与惡’,是也。有出音者,如二十四章‘物或惡之’,是也。马氏不明陆氏‘下同’之意,擅谓经文应重...
0407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损掩“名也”二字。今从甲本。敦煌己本“公”作“侯”,句尾无“也”字,谓“而王侯以自名”,近同于帛书甲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公”亦作“侯”,“名”作“稱(简作...
0318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8_吴澄

吴澄云:“汎,广也。谓如水之汎滥洋溢。言道之广无所不在,或左、或右,随处而有,取之左右,无所不可也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夫唯弗猒,是以不猒’,前作‘弗猒’,后作‘不猒’,前后用词不同,谊有区分。今本前后用‘不’字,或同用‘无’字,绝非《老子》原本之旧。朱谦之云:‘……。’朱说...
0446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9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意林》引‘徑’作‘俓’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室町本有‘焉’字,与广明本同。‘六親’,王注:‘父子、兄弟、夫妇也;’《吕览·论人篇》曰:‘何谓六戚?父母、兄弟、妻子;’譣义作‘孝慈’二字是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...
0429
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无‘曰’字,今据帛书甲、乙本补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大上’,‘大’音太。王云:‘太上謂大人也。’顾云:‘太古上德之人也。’”
0366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□我貴矣”,前句全损,后句损一“則(简作则)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;帛书乙本前句无“我”字,后句同此。按:甲本前句所损之字数,当为四个字,严遵本等...
0358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彼’谓禮義也,‘此’谓道德也,圣人去禮義之浮華,取道德之厚實,故云‘去彼取此’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是以’二字衍文,盖后人所加。”
02210
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各本及《文选·天监三年策秀才文》注引无‘夫’字。‘夫’字盖涉‘天’字而衍。···‘镾’,各本及《策秀才文》注引并作‘彌’。”
0445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3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貴’、‘高’之文,非后人据王注增改,帛书已作‘贵以高’,如果说这是踵讹袭谬,义理不通,则由来久矣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若使民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‘奇’,李如字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8_清世祖

清世祖注:“‘信言’,真实之言;‘美言’,华采之言。···信则可从,不必夸美,故信言不美。美言则文饰大过,而不能信矣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然也”,王弼本作“狀哉”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然”,而不作“狀”,因“狀”字与“然”字形近而讹(古“然”字作“肽”。《说文》:“肰,读若然。”王筠《说文释例》:“...
04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