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6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随境自适,心不妄贪,謂之知足。人能以澹泊自守,以寡欲自安,身虽贫而志不贫,境虽困而道不困,既无不足,则长富矣。”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及慧林《一切经音义》九三及九五引并作‘挻’。各本及《文选·西征赋》注、《长笛赋》注引同此(指‘埏’)。成疏曰:‘《考工记》云:埏,和也。’则成本亦做‘埏’。《荀子·性...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取天下者,谓得民心也。四十八章‘所谓取天下者当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也。’证之以《荀子·王制篇》曰:‘成侯、嗣公,聚敛计数之君也,未及取民也。子产取民者也,未及...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我獨泊兮其未兆’,按《永乐大典》无‘獨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4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言道氾滥无所不适,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,則无所不至也。”楼宇烈校释:“此注之意如同《庄子》所说‘道’‘无所不在’之意。”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诸本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溪‘為人’作‘與人’。赵写无‘有’字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作“聖人无積,既以為人,己愈”,漏去“有”字。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12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難事必先自容易之时,作之可也。”“大事必始从细小之时,為之可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6_高亨
高亨云:“‘衆’字,王本原作‘俗’,河上本作‘衆’。今据改。”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2_黄茂材
黄茂材云:“《列子》载老聃之言曰:‘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。’《列子》之书,大抵祖述《老子》之意,且其世相去不远。‘木强則折’,其文为顺。今作‘共’,又读如‘拱’,其说不通,当以《列子...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6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曠’,乙本作‘滋’,甲本缺文,诸本皆作‘曠’。今据改。‘滋’疑作‘莊’,曠、莊音近而误。河上公注:‘曠者宽大。’‘曠’,即空曠广大的意思。‘谷’,甲、乙本皆作‘浴’,...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9_饶宗颐
饶宗颐云:“‘唯之與何’,‘何’字他本并作‘阿’,惟伯希和目二三二九号古写卷作‘何’(据唐文播《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卷斠记》)。玄本同各本作‘阿`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作‘翕’,與奕同。···按古无‘噏’、‘偏’二字。《说文解字》云:‘歙,缩鼻也。’‘歙’有缩义,故與‘張’为对。顾欢因之亦得閉塞之义矣。‘翕’古文字,少通...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1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两军对敌,而轻出于怒,必有轻用其锋,而致败者,此不善戰也。善戰者,不以力屈人,而能以德屈人,何尝用怒,而人自不能勝。”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邦’字同此。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荀子·正名篇》杨注、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高注、《文选·关中诗》注、《后汉书·杜笃传》引并作‘國’。易州及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...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:‘故太上,下知而有之。’亦作‘下知’。《韩非子》‘智’字当读‘知’,观其下文‘此言太上之下,民无说也’一语,可证。刘氏读‘知’为‘智’,非是。马氏一则...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綿綿,謂引气匀、缓、细、长,連綿不止。导引真气到达一定程度时,鼻息微微,若存若无,有似胎儿没有外呼吸,但有旺盛的内呼吸而已。这是人类在高度入静状态下的一种自然本能。綿綿...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无以生為贵者,是賢於贵生也’,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二句,无上‘贵’字,‘也’作‘焉’。彭无‘夫’字。‘惟’字,范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同,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...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11_劳健
劳健云:“此二句总摄上文,盖本古语,老子引之,又推阐其义,以為治民之道也,当无‘民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释文》作‘錯’,当据改。‘錯’为‘措’之假。《说文》:‘措,置也。’此言善摄生者,既不为虎所遇,故虎亦无所置其爪;又不为兵所加,故兵亦无所容其刃也。”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溪作‘不窥牖,見天道’。张之象‘窥’作‘’。罗卷无‘牖’字。‘知’,《文选·思玄赋》注引作‘見’。成疏曰:‘覩自然之道。’是成亦作‘見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8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此句甲本作‘上德无□□无以為也’,乙本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也’,而《韩非子·解老》则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也’。傅奕本亦与《解老》同。通行本则与帛书同。··既讲无為,又讲...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深遠,與物反’,各本作‘深矣遠矣,與物反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帛书本。其他诸本第一处“萬物”作“天地”。各本无“也”字(下句同)。“之”字(包括下句“之”字),景龙本、御注本、遂州本、敦煌甲本、(唐)李荣本皆无,...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本下句作‘故能弊不新成’,唐写卷子残本同。宋河上、臧疏、易州、寇、赵、张之象及《文子·守弱篇》引‘惟’皆作‘唯’。‘是以’,各本并作‘故’,易州无,潘及《文子·守...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无(‘以’前之)‘可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物”,同“忽”,恍惚不分明貌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“忽兮怳兮,不可為象兮”,高诱注:“忽,怳,无形貌也。”而“昧”,河上公注為“暗冥”,成玄英疏注為“幽微”,其义即幽暗不明...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9_毕沅
毕沅云:“陆希声作‘儽儽兮若不足似无所歸’。”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如”作“治”,当为“似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之部)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为“似”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刘惟永本“上”作“其”,“如”作“若”,谓“其善若水”。其他诸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作‘谷’,《艺文类聚》二三引高彪《清诫》曰:‘谷神緜緜存。’是高所见本亦作‘谷’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引《黄帝书》:‘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’,文与此同。按:洪说义长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