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同於德者,道亦德之”,王弼等本后几句衍作“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樂得之;同於失者,失亦樂得之。”楼宇烈云:“王弼注:‘言随(行)其所行,故同而应之...
0497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常有司殺者殺,而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斵’,六朝残卷无第二、第四‘殺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殺’作‘煞’,‘而’作‘夫’,无第四‘殺’字,(卷子成疏)‘斵’作‘斲’,馆本...
0495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侯王自謂孤、寡、不穀’,‘謂’,一作‘稱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8_孙诒让

孙诒让云:“‘’即‘揣’之或体,见《集韵·四纸》。然以注义推之,‘揣’当读为‘捶’(《集韵·三十四梁》文以‘’为或‘捶’字,二字古本通也)。王云:‘既揣末令尖,又鋭之令利;’即谓捶...
0495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善建者不拔’,罗卷、馆本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臧疏无此句‘者’字,各本及《周易集解》虞翻引同此。‘善衰者不脱’,‘衰’,各本作‘抱’,范‘脱’作‘捝’,是。《说文》曰:‘...
04912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。今从帛书本。其他诸本“賀(简作贺)”皆作“加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、复旦本、高明本、沙少海本、许抗生本等今人本皆依他本校改“賀”为“加”,实为误校。按:作...
0496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2_许永璋

许永璋云:“这就是‘道’的超形象、超感觉的最高存在。《老子》二十五章云:‘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’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:‘夫道,有情有信,无为无形,可传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見,自本自根...
0498
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上‘之’字及‘是謂’二字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3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天地所以長久者,以其不自生,任萬物之所生。既任萬物之所生,乃能長生萬物,而无生之累也。于天言長,于地言久,则重于久可知也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身退’,开元御注本作‘身逻’,《字鉴》曰:‘逻,《说文》卻也,从日,从夕,从辵。俗作退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与今通行本勘校,傅奕本等古本有此句,而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范应元本等本皆捝“之能成大也”或“能成其大也”等半句,当应据帛书甲、乙本补正。
0496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子孫以祭祀不輟’,纂徽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,并无‘以’字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陆希声亦无‘兮’字。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引作‘猶予若畏四鄰’。”水海按:《史记·吕后本纪》司马贞索隐引经文作“猶兮若畏四鄰”。
04913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动作生长。以虚静觀其反復。凡有起於虚,动起於静,故萬物虽並动作,卒復歸於虚静,是物之極篤也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皆同此二句。
04912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2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天下之物生於有’,‘之’一作‘萬’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常得乃足’,各本作‘常德’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‘害’作‘劌’,苏灵芝书作‘穢’。《说文解字》:‘劌,利伤也。’无‘穢’字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各本经文互异,省繁不一,今从帛书乙本。此“是以聖人之不病也”,是一承上启下之句。上文言“不知知,病矣”,这指的是一般世俗之人“不知而自以为知”,则为一种毛病(缺点)。此“是...
0496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同於□者,道亦失之”,“於”后损掩“失”字;乙本同此两句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顾欢本作“同於失者,失亦樂失之”。傅奕本作“於失者,失亦得之”。道藏河上公本、...
04912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9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‘琭琭’,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作‘録録’,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作‘碌碌’,注:‘碌碌为人所貴,落落为人所賤。’河上注以‘琭琭喻少,落落喻多’;王弼以为‘琭琭珞珞,体尽于形...
04910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6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俞说是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亦作‘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’。疑‘不勝’系后人注文;‘兵’涉上文‘兵强’而误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反也者”三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皆无两“也”字。赵至坚本“反”作“返”,其他诸本同帛书乙本。
04911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臧疏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馆本、磻溪、卷子成疏作'故柔勝剛,弱勝强'。'
0498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真散則百行出,殊类生,若器也。聖人因其分散,故為之立官長。以善為师,不善為资,移风易俗,復使歸於一也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持而盈之’,司马‘持’作‘恃’。‘不如其已’,李:‘已’音以,止也;‘盈’,满也。言执持盈满,不如休止无患。刘清源‘如’作‘知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夸’、‘竽’同声系,古通用。据韩非说,盗竽犹今言盗魁也。竽以乐喻,魁以斗喻,其例正同。但余有疑者,《说文》:‘牵,所以驚人也。从大从关。一曰大声也,一曰读若瓠,一曰...
0499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亦作‘邦’;河上公、王弼及《庄子·胠箧篇》、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引并作‘國’。《说苑·君道篇》引作‘國之利器,不可以借人’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4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按:‘春登臺’,一本作‘登春臺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3_吴怡

吴怡云:“‘全而歸之’的‘全’,虽然是由前一句的‘曲則全’而来,可是它的意义却不限于‘曲則全’的‘全’字。老子在此处只是以‘曲則全’為例,其实,这里的‘曲則全’是包括了‘枉則直’、...
049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