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易州、卷子成疏、臧疏、潘'不知'作'能知'。赵写无'之'字。'
0497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是以大制无割’,各本作‘故大制不割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中的“道”从哲学意义上来讲,主要有两个意思:其一指宇宙本体,即物质世界的实体;其二是指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。此两句中的第一个“道”字和第三个“道...
0498
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4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按:旧多读‘勤’如字,洪颐煊读‘用之不勤’之‘勤’为‘廑’,训为弱少。用之弱少,不辞甚矣。‘勤’应读作‘覲’,金文‘勤’、‘覲’并作‘堇’。《宗周钟》‘王肇遹省文武堇彊...
04910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王侯若能守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侯王’,河上、王弼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魚不脱於潚”,“不”后无“可”字,“淵(今简作渊)”作“潚”,高明谓“假‘潚’字为‘淵(简作渊)’”,帛书整理小组认为“潚”为“淵(简作渊)”之讹。按:上古“潚”...
04913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(《甲本释文》原“亂”,如字,附录甲本原“亂”字误作“乳”),后句“安”作“案”;乙本前句“邦”作“國(简作国)”(《乙本释文》原“亂”字,如字,附录乙本原“...
0496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、苏无‘也’字,林并无‘夫’字,赵‘也’作‘矣’。”水海按:苏辙《道德真经法》的经文有“也”字。
0497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顾、彭、傅、范、高、赵、楼正诸本均有‘夫’字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及《群书治要》引均作‘慈,故能勇”。
04914

《老子》41_12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大象无形”与《道篇》“无状之状,无象之象”意同。“大象”即《道篇》的“执大象”的“大象”。这个复合词赋予了“道”的含义。成玄英疏:“大道之象,象而无形也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御览》十二引‘天地’一句同此(作‘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’)。”复旦大学哲学系《老子注释》组云:“俞,‘渝’的同音假借,变。均,均匀。二句意为:天地之间阴阳两气相合,...
0499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馳騁田臘使人□□□”,“獵”假作“臘”(二字上古皆為来纽叶部),“心發狂”三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同此句,唯“獵”假作“臘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...
04913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沕”(mì),潜藏,隐没。《集韵·质韵》:“沕,潜藏也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袭九渊之神龙兮,沕深潜以自珍。”裴骃集解引徐广曰:“沕,潜藏也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张晏曰...
04913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7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方則易挫,曲以应之,此所以能全也。直則易折,故枉以待之,此所以能直也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10_黄瑞云

黄瑞云云:“‘同於德者’四句,王本作‘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樂得之;同於失者,失亦樂得之。’他本亦基本相同。唯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同於德者,道亦得之;同於失者,道亦失之...
0497
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臧疏‘歇’作‘泄’。成疏曰:‘歇,廢也。’是成亦作‘歇’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此其以賤為本邪,非乎’,程‘邪’上有‘非’字,无下二字(即无‘非乎’二字)。”
04910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5_葛洪

葛洪云:“玄者,自然之始祖,而萬殊之大宗也。眇昧乎其深也,故称微焉;绵邈乎其远也,故称妙焉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3_刘殿爵

刘殿爵云:“‘佳兵’,不成文义,所以王念孙据《老子》文例订正‘佳’字為‘唯’字。但‘夫唯’是承上文词,不应出现於章首,所以令人怀疑章中文句失次,现在帛书本作‘夫兵者,不祥之器也’。...
04913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2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常’作‘恒’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朝甚除”:“朝”(cháo),陆德明谓“直遥反”,指朝廷宫殿。“除”,有以下几种解释:(1)洁好、整洁,如王弼等注;(2)完美,如陈懿典谓“朝廷虽甚美”是也;(3)除去,开也,...
0497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‘泰’作‘太’。”
0499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5_高亨

高亨云:“《说文》:‘嗇,爱濇也,从來,从面,來者面而藏之,故田夫谓之嗇夫。穡,穀可收曰穡。从禾,嗇声。’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曰:‘嗇字本训当为收穀,即穑之古文也’,其说甚确,嗇...
04912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11_傅山

傅山云:“‘學’本义‘觉’,而學之鄙者无觉。··曰‘吾聊乐尧舜之道’,世儒之所谓學也。病老子者曰‘絶學’,老子之所谓‘絶’者,‘絶河’之絶也。學如江河,絶而过之,不忱没于學也,觉也...
04913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敝’作‘弊’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為天下,恒德乃□”,前句脱“浴”字(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浴’字脱重文号,据乙本补。”),后句损掩“足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。许抗生、高明引甲本误作“為天...
0497
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畜’,借为‘育’,声同幽部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利器,权柄也。权隐於心,故物莫之害也。权示人,即为人所制,故不可以示人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9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景、遂三本,并无‘孰能’二字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同於德者,道亦德之”,王弼等本后几句衍作“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樂得之;同於失者,失亦樂得之。”楼宇烈云:“王弼注:‘言随(行)其所行,故同而应之...
04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