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2_纪昀

纪昀云:“按:‘可’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‘所’。”
0439
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7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繩’,帛书乙本作‘’(甲本缺文)。‘’即‘繩’字之误。‘繩約’,即繩索。《说文》:791道篇校笺译评‘繩,索也;’‘約,纒束也;’是‘繩’、‘約’皆謂用丝繩捆物也。···...
05315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御注本、敦煌辛本诸‘民’字均作‘人’。‘饑’诸本均作‘飢’,下同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本章的主旨在于说明“无”的妙用,所以河上公本标章题为“无用”。《老子》以“无”的妙用為出发点来立论,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“有”、“无”的依存关系,所以应以“當其无”断句。高明...
02613

《老子》07_01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天長地久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天地長久’。”
0449
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除赵孟頫本之外,其他诸本“人”前有“聖(简作圣)”字,“弗”作“不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...
0556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企’,《释文》:河上作‘豉’。按‘豉’殆‘跂’字之讹。御注、广明二本亦作‘跂’。广明本此上有‘喘者不久’句。”吴云《二百兰亭斋金石记》校广明本云:“诸本皆无‘喘者不久...
0658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從事,谓举动從事於道者也。道以无形无為成济万物,故從事於道者以无為為君,不言為教,緜緜若存,而物得其真。与道同体,故曰‘同於道’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‘此’字上有‘常知’二字,寇、赵、易州、磻溪、柰卷但有‘知’字,盖涉六十五章而衍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莫’作‘能’,范、河上有‘則’字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等谓“治人事天”皆就人一身而言,以适动静、省思虑为“治人”,不极聪明,不尽智识为“事天”;高诱等人把治身养生释为“事天”,把治国治民解为“治人”;河上公、成...
05110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损掩“視之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语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、成玄英本皆无“之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視不足見”。唐玄...
03011
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2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无‘也’字,今依帛书甲、乙本补。有‘也’字,语意圆足,自胜今本矣。”
02514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常德不散,即是全和。全和之人,少私寡欲,泊然未兆,乃如婴兒,故云‘復歸於婴兒’也。”
0257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傅奕注‘俗’字,引郑玄之说:‘谓土地所生,习也。’‘業’字,引贾逵云:‘業,犹次也。’《尔雅》云:‘業,事也。’皆通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敦煌丁本、楼正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(唐)李荣本、杜光庭本、陈象古本、吕惠卿本、司马光本、道藏苏辙...
0448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5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恬淡,甲本作‘銛襲’,乙本作‘銛’,傅奕本等皆作‘恬淡’。今据改。恬淡,无為也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“動(简作动)”作“勤”(高明误为“動”),为“動(动)”的异体,《集韵》:“動,或作勤。”《银雀山汉墓竹简·王兵》“動”即写作“勤”,谓“勤如雷神(电)”。《甲本释...
05310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是以聖右介,而不以責於人'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'各本作'是以聖人執左契',此脱'人執'二字,假介為契。契即契约,古以右為上,如秦汉虎符皆右在皇帝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...
03611
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中士聞道,治身以长存,治国以太平,欣然而存之。退见财色荣誉,惑于情欲,而复亡之也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弊則新’,《释文》作‘蔽’,傅奕、今王弼作‘敝’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故’,傅本作‘凡’。景龙碑、龙兴观碑并作‘夫’。按:‘故’字误,当作‘凡’或‘夫’。又按:行者步于前,随者从于后,义正相反。”
04114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樸,妙本也。语其通生,则谓之道。论其精一,则谓之樸。故云小尔。而应用匠成,通生一切,则至大也。故无敢以道为臣者尔。”成玄英疏注:“樸,淳素也;小,微妙也。言纯樸之道,...
05214
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繩’、‘約’,索也。合之而成体曰繩,用之而束物曰約。结系者必用繩約,然常人所为尔。有道者观之,则岂謂之善哉?善結者,以不結为結,故无繩約而其結自不可解。”
06014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豫兮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兮’字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6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初学记·江部》引作‘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,以其无不受之,苟有所逆,众流不至者多矣’。《御览》六○引作‘以其善下也’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7_老子乙本释文

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輿,甲本作‘與’,通行本多作‘輿’,亦或作‘車’。帛书‘與’字多写成‘輿’,同音通假。改为‘車’误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‘求美则不得美,不求美则美矣’,...
0416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7_王卡

王卡云:“影宋本(宋刊河上公本)两‘缺缺’并作‘缺缺’,《意林》、《治要》、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强本、《集注》本(即王雱本)均作‘缺缺’,今从道藏本改作‘缺...
0496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10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聖人临深履薄,防微杜渐,早於从事,圖難於其易,故无難事也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御注‘為’上有‘以’字。”
030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