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“不謂”与“不曰”义同,作“不日”则误。“求以得”,俞氏说是,不当作“以求得”。帛书本作“求以得”正与严遵本、景龙本、傅奕本、敦煌辛本等本相同。“求以得”,意謂求而能获得。...
046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,当作“脃”;“脆”为俗字,《说文》无;“膬”为“脃”的或体,《说文》亦有。至于“判”字,则应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,今许抗生、张松如、沙少海等人即校为“判”。作“破...
04611
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世本省‘獨’字。今从古本。圣人之心浑然天理,终日如愚,谓我獨愚蒙人之心也哉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10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‘哀’字无义,疑‘襄’字之误。《史记》:‘梁惠王卒,襄王立。襄王卒,哀王立。’据《竹书纪年》无哀王。顾氏《日知录》谓‘哀’、‘襄’字近,《史记》误分为二人。又按:秦哀...
04615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6_古棣

古棣云:“河上公注‘司殺者’謂‘天居高临下,司察人之过,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’。历代注者大抵从此说。近人蒋锡昌也说‘司殺者’乃指天而言。这非老子本义。上文明明说‘吾得執而殺之’,‘殺...
04612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英伦本、广明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...
0467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2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乎’字系衍文。罗振玉曰:‘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乙、敦煌丙、英伦诸本,均无乎字,以后各乎字同。’”
04615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日”為误也。通行本《老子》五十五章云:“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”文例与此一律,可旁证《老子》原文作“曰”而不作“日”。《韩非子》引、诸王本皆作“曰”...
0469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9_邹汉勋

邹汉勋云:“应读如‘日削月朘’之朘。朘,缩也,作,起也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巸巸”(yí yí),为经文本字,此为叠音词。“巸”其异体为“婴”,喜悦之义。《集韵·之部》:“婴,或省(作巸)。”《类篇·巳部》:“巸,乐也。”《马王堆汉墓...
04613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陈碧虚谓王弼作‘廓’,与《释文》合。易氏谓王本作‘廓’,是也。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我魄未兆;’是成作‘我魄未兆’。顾本成疏:‘怕,寂也。’‘魄’作‘怕’,盖后人据顾本经...
04612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百姓皆屬耳目焉”,“屬”为“注”之假,“屬”后无“其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□生皆注亓□□□”,句首损缺“百”字,“生”為“姓”之假借,“亓”即“其”,句后损掩“耳目焉...
0468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生而不有’,谓任民自生,而聖人不私有其民,而為庇护保养也。‘長而不宰’,谓任民自生自長,自作自息,而聖人不去管理或干涉也。‘玄德’,无名之德也。谓聖人能行以上之语,便...
04612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終不為大’,五注、达真、黄、邵、叶并作‘以其不自大’。”
04610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5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知常容,容乃公’,以容、公二字为韵。‘天乃道,道乃久’,以道、久二字为韵。独‘公乃王,王乃天’二句韵相远。‘王’字义本可疑,王弼注此两句云:‘荡然公平,则乃至于无所不周...
0465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夫人君者,有道则國存,无德则人散。故处大國者,当下流开纳,令天下之人交会而至,则能全其大,故曰下流天下之交。‘天下之交’,迭出前文,所以结下流之义也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猶兮其貴言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无‘兮’字,程无此句。”
0467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脆’,此芮反。‘判’,一作‘破’。”又云:“‘易判’,‘判’一作‘泮’,一作‘破’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古本四句并作‘處’。王弼作‘處其厚,不居其薄。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’”
04612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4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贾大隐《述义》云:‘王本或作接,或作隳;’(泷川本栏外所引)据此,则王本作‘接’,而不作‘挫’。景龙碑亦作‘接’。虽然‘挫’、‘接’不通,据范应元集解则王本作‘培’,...
0469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五十四章王注:‘所谓不出户以知天下者也;’疑王本‘知’上有‘以’字。”
04615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異於人’,古本上有‘欲’字。‘貴食母’,开元本作‘求食於母’。‘食’音嗣。‘食母’,乳母也(见《礼记·内则》)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3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上文言兵强者,为人所勝,是處下也,不能如勝人者之處上。木强者,近根之干,是處下也,不得如小枝之處上。推此物理,则知人之德行,凡堅强者,矜己凌人,必蹶其贵高,而反處人下矣...
04615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王注:‘樸,真也。’真即先天地而生之‘道’也。二十九章河上注:‘器,物也。’物即万物也。‘樸散則為器’,言道散而為万物也。‘因’、‘用’一声之转,谊可相通。‘官長’...
04615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9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馳騁’,犹走骤也。言田獵之夫,贪逐禽兽,快心放荡,有类狂人倒置之徒。欲心逐境,速如馳騁,狂如田獵也。”
04612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吾何□知天下之然兹?以□”,前句损缺“以”字,后句损缺“此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和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“何”作“奚”,傅奕本谓“...
04613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0_张行孚

张行孚云:“考《广韵》‘朘’训‘缩肭’。《说文》‘朔而月见东方谓之缩肭’,《尚书大传》作‘侧匿’,郑注:‘侧匿者犹缩肭,行迟也。’是缩肭与尔疋逡退也,《文选》注引《广雅》‘逡巡退却...
0466
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恍兮惚兮,中有物兮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恍兮惚,其中有物’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去被取此”,“彼”借作“被”(上古两字皆为歌部,可通假),无“而”字。帛书乙本作“故去罷而取此”,“彼”假作“罷”(上古两字皆为歌部,可假借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...
0466
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勤而行之’,御注无‘之’字。”
04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