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3_02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王念孙说甚是也。“施”读为“迪”,训“邪”(即指“邪道”),钱大昕则徑直释云:“‘施’,古音斜字。《史记·贾生列传》‘庚子日施兮’,《汉书》作‘斜’。‘斜’、‘邪’音义同也...
0365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不為主’下‘可名於大’上,御注有‘常无欲,可名於小,萬物歸之不為主’十四字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河上公注曰:‘道所施為,不恃望其报也。’则河上亦作‘恃’。作‘持’者盖别本。易谓作‘侍’,不知据何本。伦按:右文旧为第十章,然自‘生之畜之’以下与上文义不相应。谭先...
0347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2_傅奕

傅奕云:“‘服文采’,‘采’乃古文繡字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1_吴澄

吴澄云:“道之至大也··而不自以為大;聖人亦若此矣,是以能成其大也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埏’,纂微、司马并作‘挻’,和也。‘埴’,陆:市力切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夸’、‘竽’同声系,古通用。据韩非说,盗竽犹今言盗魁也。竽以乐喻,魁以斗喻,其例正同。但余有疑者,《说文》:‘牵,所以驚人也。从大从关。一曰大声也,一曰读若瓠,一曰...
0479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二张‘泰’作‘太’。宋刊河上本经文作‘平太’,注作‘太平’。成疏曰:‘太,大也。’是成亦作‘太’。‘太’、‘泰’一字。”
0556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當有“故”字,因為最后两句是本章的结语。二“之”字亦非衍文,由帛书本可证。他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等古本皆有此二“之”字。 又,...
03215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、金时雍‘子孫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3_古棣

古棣云:“应作‘出言’。‘言’字與下句‘視之不足見’谐韵,作‘出口’误。唐以后各本,作‘出口’者,乃后人据河上公注本而误改。帛书甲本、乙本皆作‘故道之出口也,曰’,许抗生从之,误。...
08310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4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妨’,甲本作‘方,乙本作‘仿’,傅本、通行本皆作‘妨’。‘方’、‘仿’,实皆应作‘妨’。”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方”是,见前文按语。
0258
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仅残留“脩之”二字,餘皆损掩。帛书乙本前句作“脩之鄉”,后句作“亓德乃長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、景龙本、范应...
04815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用不可既’,按御注脱‘既’字。”
0519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11_林语堂

林语堂英译注:“‘腹’,指内在自我(The inner self);‘目’,指外在自我或感觉世界。”(The Wisdom of Laotse, P.90)
04913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吾何以知天下之然,以此;’则成玄英作‘吾何以知天下之然,以此`。”
05211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8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翕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噏’,帛书乙本作‘擒’(甲本作‘拾’,系抄误),河上公古本(古棣指王羲之本)作‘翕’。《说文》未收‘翕’字。‘翕’乃古字。许书有些古字未收,如许书无...
02911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何謂寵辱’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鳥’作‘烏’。”
0567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云:‘故曰知與之为取,政之宝也。’《索隐》:‘《老子》曰:將欲取之,必固與之。’看《史记》用‘故曰’云云,疑‘與之为取’即本之《老子》‘將欲取之,...
03312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3_奚侗

奚侗云:“吴澄本无‘是謂寵辱若驚’六字,以下文例之,似是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5_章炳麟

章炳麟云:“《老子》‘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’,《释文》:‘峻,赤子阴也,子垂反。’三州谓赤子阴曰‘峻’。”(《新方言·岭外三州语》)水海按:今陕西省汉中市、关中某些地方,川东、鄂西等...
0316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欲歙,先與之張;欲弱,先與之强,而卒令其歙弱者,是柔弱之道能制勝於剛强也。故云‘柔弱勝剛强’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4_马其昶

马其昶云:“寵、辱之所以為患者,以吾有身也;若无吾身之存念,则与天地万物為一体,安往而不逍遥哉!”
04715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8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祥’当训眚。《周易》:‘复有災眚;’子夏《传》:‘妖祥曰眚;’是‘祥’有眚谊。災眚连语,眚亦災也。《庄子·德充符篇》:‘常因自然而不益生。’盖以生不可益,益之则反乎自然...
03515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亦作‘邦’;河上公、王弼及《庄子·胠箧篇》、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引并作‘國’。《说苑·君道篇》引作‘國之利器,不可以借人’。”
0486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則可以寄天下矣’,范、吴‘則’字同此,馆本、彭、寇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张之象、易州、罗卷并作‘若’,宋河上、臧疏、白、经幢及汪本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乃’,庄本引作‘焉...
03310

《老子》56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塞其悶,閉其□”,“说”作“悶”(疑为“閲”字,训为“穴”);后句损掩一“門”字。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据张煦谓“葛(玄)‘兑’作‘充’”。而其他诸本“说”皆作“...
02712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侯王若能守道清静,无為无事,则萬物將自感化,君之善教而淳樸矣。”
0588
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捪”,通行本作“搏”或“搏”、“博”者(“搏”、“博”為“搏”之形讹),皆為误。“捪”,抚摸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捪,抚也,一曰摹也。”“捪”或体作“捪”,《...
05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