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33_音韵_03_马叙伦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1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民多技巧,奇物滋起’,河上公古本如此,今河上公本‘技’作‘伎’,乃‘技’的异体。有的传本,‘民’字作‘人’,王弼本亦作‘人’。王注‘民多智慧,则巧伪生’,据注可知王弼本...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2_道德真经集注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···’,范注‘古本’二字,陈碧虚引王弼本与傅、范同,当亦王弼之古本。遂州本作‘故貴以身於天下者····’;敦煌两本作‘故貴以身於天下.··...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9_水海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知此稽式,是謂玄德’,傅奕、王弼同古本。‘稽’,古兮反,考也,同也,如《尚书》‘稽古’之‘稽’。此用智、不用智两者,亦是考古之法也。能知此考古之法,是謂玄遠之德也。”...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‘善’、‘惡’相反。‘唯’、‘阿’二字义同,与‘善’、‘惡’匪一律。‘阿’当作‘訶’。《说文》:‘訶,大言而怒也。’《广雅·释诂》:‘訶,怒也。’‘訶’俗作‘呵’。...
营气【知识百科】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9_焦竑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引无‘夫’字,云:‘禮者,忠信之薄,道德之華,争愚之始。’《后汉书·酷吏传》注引无‘夫’字,‘首’作‘始’。日本柰良圣语臧抄本残卷及《后汉书·朱穆传》...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2_焦竑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4_张煦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視(简作视)”,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皆校為“示”。“視(简作视)”通“示”(上古二字皆為脂部),显示,表示,引申為标榜。详见上章节校笺。高明校為“是”,不妥。“章”...
《老子》22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'朱骏声曰:'契,《说文》:大约也。今言合同。《易传·系辞》:后世聖人易之以书契。郑注:以书书木边言其事,刻於木谓之书契。《周礼·质人》:掌稽市之书契。注:取予市物之券也,...
《老子》79_音韵_06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5_张纯一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帛书甲本作“知其日,守其辱,為天下浴”,“日”,上古為日纽质部【nǐět】;通行本的“榮(简作荣)”,《广韵》谓“永兵切”,上古当為匣纽耕部【xǐwen】(王力《古...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想尔本“夫”作“是以”,“割”作“割”,谓“是以大制无割”。景龙本、敦煌丁本、(唐)李荣本“夫”作“是以”,谓“是以大制无割”。遂州本无“夫”...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一章王注:‘及其有形有名之时,则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,为其母也。’‘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’,全引此章经文,可证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诸本‘亭之毒之’,作‘成之熟之’,非是。...
《老子》08_音韵_09_水海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2_蒋锡昌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7_顾广圻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7_高明
高明云:“老子所谓‘和’者,系指雌雄两性动物之交合。如第四十二章‘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’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‘至阴肃肃,至阳赫赫····两者交通成和,而物生焉。’《荀子·天论》...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6_蒋锡昌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1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若夫道之出口淡然无味,所谓‘信言不美’也。清静无为,则民樂其性,故含哺鼓腹而游乎混茫,则不知其所之矣,岂有和悦之声、甘美之味而审听咀嚼哉!?”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‘是謂’作‘是以’。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赵写及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引‘柢’作‘蔕’。寇、张嗣成、潘、臧疏作‘蒂’。范、彭、白及《文选·六代论》注引作‘柢’。”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馆本、罗卷、易州、卷子成疏、臧疏、赵写及《治要》引有‘聖人’二字,各本无。卷子成疏‘聖人’下有‘言’字。‘上民’,彭、寇、二赵、吴、易州、磻溪、卷子成疏、柰卷及《治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