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05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渾心’,陆德明‘渾’,胡本切。篡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、黄并作‘渾其心’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06_音韵_08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06_音韵_08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死、牝,脂部。門、根、存、勤,文部。
04513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牝’属阴,‘牡’属阳。‘朘’,傅奕与古本同。今诸本多作‘峻’。《玉篇》‘朘’字注亦作‘峻’,‘屡’,系三字通用,并子雷切,赤子阴也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1_高明

<p>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1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乙本保存完好,唯假‘命’為‘名’。与今本勘校,王弼、河上诸本均与帛书相同。按:‘不為主’与‘不知主’虽一字之差,意义迥然不同。从经义分析,‘不為主’谓至道寥廓,萬物歸之,...
0455

《老子》34_音韵_0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4_音韵_0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居,鱼部,主,侯部,此侯鱼通韵。‘居’本作‘有’。又按‘道汜’本又作‘汎’,范应元‘汜音泛’,非也。‘汜’当音纪,此章汜、右、辭、有、主為韵,《楚辞·天问》汜、晦、里...
0459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7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7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按《释文》大书‘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亦將无欲’十四字,则今本重‘无名之樸’四字,乃涉上文而衍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顾本成疏‘奚,何也;’《意林》诸本引并作‘何’。”水海按:成玄英本“何”作“奚”。
04510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7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7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《尔雅·释言》:‘孔,甚也。’河上注:‘孔,大也。’二谊相近。‘德’為‘得’字之假,景龙碑本作‘得’,正用本字。《广雅》:‘容,法也。’《吕氏春秋·士容篇》:‘此国士...
0458
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地毋□□將恐□”,损掩“毋”后“已寧”和“空”后“發(简作发)”三个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毋,其他各本以及《太平御览》三十六所引通作“无”(或“無”)。已,除...
04514
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不知知,病矣’,古本。道不可知,人能知乎不知之处者,庶几于道矣。故《庄子》曰:‘知止其所不知,至矣。’然则不知而妄知为病矣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偷’,古本作‘媮’。‘偷’,苟且也。”
0455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7_苏辙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7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云:“夫道非一、非二,及其与物为偶,道一而物不一,故以‘一’名‘道’,然而道则非一也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44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44_音韵_06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身、亲,真部。貨、多,歌部。亡、病,阳部。愛、费,物部。藏、亡,阳部。足、辱,屋部。止、殆、以、久,之部。
0457
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2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2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《众经音义》二十三引无‘者’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治要》、《后汉书·儒林传》注引‘資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夫’字。”
04515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12_苏辙

<p>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12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云:“古之圣人,柔远能迩,无意于用兵,唯不得已然后有征伐之事。故以治國为正,以用兵為奇。虽然,此亦未足以取天下。天下神器不可為也。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唯体道者,廓然无事,虽不取...
04514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豫兮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兮’字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8_方以智

<p>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8_方以智</p>-齐物书舍
方以智云:“‘繟然’与‘坦然’、‘啴然’互通。焦氏《老子翼》曰:‘繟音闡,王作坦,严作默,不如作繟为长。’知按王辅嗣注作‘坦然’者亦通。盖‘單’与‘亶’古通,犹‘嬗’之于‘禪’,‘...
0459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9_吴澄

<p>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9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此言夸张之事。···朝甚除治,则宫室奢靡可知矣。田燕倉虚,谓夺民时而不得耕耨,竭民力而无所蓄积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0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0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’之‘為’字,罗卷、易州作‘於’,与《庄子》同,而《庄子》兼有‘於’、‘為’二字者,王念孙谓‘於’即‘為’也。《庄子》本作‘於天下’,后人依《老子》旁...
0458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3_魏源

<p>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3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‘以恃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’,‘恃’,诸本作‘輔’,此从《韩非子》。‘恃’,待也。待其自然而不敢以有為造作之,所谓‘无為自化,清静自正’也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、赵‘民’作‘人’。下同。吕、赵无‘必’字。葛无‘其’字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2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2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71_述评

<p>《老子》71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老子这一章节所讲的是人要有自知之明,与孔子所主张的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,文意大体相同。有不同的是,孔子的主张立意在于“是知”而有为,真诚为政;而老子...
0457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0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0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开元、赵‘閉’作‘閇’。‘鍵’,张之象同,林作‘揵’,各本作‘楗’。‘而’,陈象古作‘故’,下同。”水海按:今譣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“閉”作“閇”。
0459

《老子》50_06_校笺_01_校堪

<p>《老子》50_06_校笺_01_校堪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蓝□□執生者”,“蓋”查马王堆汉墓帛书《老子甲》二五,原字当作“葢”。“葢”,同蓋(盖)。《说文》云:“葢,苫也。从艸、盇声。”邵瑛《群经正字》云:“今经典多作‘...
04514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7_俞樾

<p>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7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按:傅奕本作‘是果而勿强’,当从之。上文云‘善者果而已,不以取强’;又云:‘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驕,果而不得已;’皆言其果,不言其强,故总之曰‘是果而勿强’,正与上...
04510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6_柳存仁

<p>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6_柳存仁</p>-齐物书舍
柳存仁云:“‘故有道者不處也’,河上公注本、玄宗本、徽宗本句末无‘也’字。此處用明太祖本,盖宗吴澄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4_王昶

<p>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4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能无為’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3_詹剑峰

<p>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3_詹剑峰</p>-齐物书舍
詹剑峰云:“老子所说的‘弱’、‘柔’、‘柔弱’,都是指新生的东西。因为新生的东西总是幼弱的,总是柔嫩的,所以他以婴兒为例,婴兒的骨是弱的,婴兒的筋是柔的,可是他握起拳头来却是很紧的...
04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