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4_河上公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4_张煦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去罷耳此”,“罷(简作罢)”為“彼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為歌部),“耳”是“取”的假借(上古“耳”為之部,“取”為侯部。因之部【a】和侯部【o】元音相近,故可旁转,...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5_王弼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6_马叙伦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6_张松如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易州‘以’作‘已’。各本‘我’上并无‘而’字,以下句例之,当有‘而’字。各本‘且’并作‘似’,潘同此(作‘且’)。‘啚’,各本作‘鄙’。按:‘有以’之‘以’,借为‘...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5_张煦
《老子》26_音韵_02_朱谦之
《老子》68_今译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6_严可均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2_孙鑛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7_钱钟书
钱钟书云:“‘大音希聲’。按:《庄子·天运篇》‘无聲之中,独闻和焉’,即此意。脱仿前说一四章之例,强为之容,则陆机《连珠》:‘繁会之音,生于绝弦;’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‘此时无聲胜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