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7_杜光庭
杜光庭云:“‘為’者為之,防也,防患於未然。虽复释‘易持’之意,亦旁演防未然之旨。《文选诗》曰:‘君子防未然。’此所谓防患避嫌也。‘理’者救理也,嗜欲之生,乱於正性;正性将复,理之...
《老子》64_13_校笺_04_王弼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《曲礼》:‘父召,无諾;先生召,无諾;唯而起。’《玉藻》:‘父命,呼唯而不諾。’是唯’为幼者应长者之声,‘諾’为长者应幼者或平辈者相应之声。‘阿’與‘諾’声近相假,吾...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9_张煦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应有“曰”字。“用兵”上不必增“古之”二字。《老子》此下引二言,亦可能为古兵家言,亦可能为当世兵家所言,抑或是老子设言(河上公注:“老子疾时用兵,故托己设其义也。”),此不...
《老子》23_音韵_05_水海
《老子》25_音韵_04_水海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吴、明、危(本)‘禍莫大於不知足’在‘咎莫大於欲得’句下。按:顾本成疏:‘罪者,摧也。言为苦之所摧逼也。前境美丽,称可欲之心,故言可欲也。……咎,考责也。欲得之心,略无...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9_朱谦之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或彊或剉’,按:范同此,罗卷作‘或彊或赢’,易州作‘或强或赢’,各本作‘或强或羸’。然陆见王本已同今文,而范谓王同古本,则王与此同。‘剉’或作‘羸’,声同歌类,盖王本...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4_王昶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4_王夫之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据上文“貴為身於為天下,若可以託天下矣”,此处当应作“愛以身於為天下,若可以寄天下矣”,帛书本似于“愛以身”后省一“於”字。明世德堂本《庄子》引文和陈景元本即有“於”字。“...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陆、纯、吴、雱、志‘搏’作‘搏”。《说文》:‘搏,索持也;从手,尃声。’段注:‘索持謂摸索而持之。’道绝色相,无状无物,即欲摸索而持之,亦不可得;故曰:‘搏之不得名曰微...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说非是。从“夫唯嗇,是以蚤服”到“莫知其極,可以有國”,是推演而云然。帛书甲本正作“可以有國”,乙本亦作“□囗有國”;《韩非子·解老》也以“有國”与“有身”、“有其國”与...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作“魚不可脱於淵”,《庄子·胠箧篇》和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说苑·君道篇》引即同此。唐人避唐高祖李淵之讳多改“淵”为“泉”;但不闻改为“深”者,且“魚不可脱於深...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3_武内义雄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6_马叙伦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3_毕沅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10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孔’:甚,大。‘德’:‘道’的显现与作用為‘德’。‘容’:动作,样态。王弼说:‘动作從道。’按依高亨的说法,‘容’可以今译為运作。苏辙说:‘道无形也,及其运而為德,则...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故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’,‘者’下一重出‘道者’二字。‘无為’之谓道。虚无、恬淡、寂漠、无為從事於道者也。‘同於道’,亦如道之长久矣,所谓‘希言自然’者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8_王弼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张嗣成‘下’字作‘地’。范说是也。上谓‘先天地生’,则此自当作‘為天地母’。成疏曰:‘间化阴阳,安立天地。’则成亦作‘天地’。各本及《理惑论》引同此(傅本作‘天...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文‘善閉’、‘善結’下,均有‘者’字,由此以推,则‘善行无轍迹’五句,《淮南子》所据本,并有‘者’字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正义引此亦有‘者’...
《老子》50_音韵_03_古棣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8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王注:‘万物以自然為性,故可因而不可為也,可通而不可執也。物有常性而造為之,故必敗也。物有往来而執之,故必失矣。’按:据王注观之,则本文‘不可為也’下当有‘不可執也’一...
《老子》51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龙兴观本、法京敦丁本“蕪(芜)”误作“苗”,谓“田甚苗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及其他诸唐本、诸宋本及诸元明人本等皆同此三句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