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3_严復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2_毕沅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此,唯“謂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。《甲本释文》云:“‘謂’,指旨趣。通行本此二句作‘此两者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’。”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故常无欲,以觀其妙;常有欲,以觀其徼。’按:荀悦《申鉴》曰:‘理微謂之妙。’此指无名时期无欲之微妙而言。上‘其’为‘无名’之代名词。《说文》:‘徼,循也。’段注:‘引...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徼’,归终也。凡有之为利,必以无为用;欲之所本,适道而后济。故常有欲,可以觀其终物之徼也。” 又,焦竑云:“‘徼’,读如边徼之‘徼’,言物之尽处也。《晏子》曰:‘徼也...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嗷”。张舜徽指出:“《说文》:‘嗷,口也。’(今本误作‘吼也’,兹依段注改。)‘嗷’与‘竅’义同,謂孔穴也。空虚能受,故引申有归趣义。”今存旧本“嗷”多借...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8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‘恒有欲也,以觀其所噭。’‘嗷’字,《说文》:‘吼也,从口,敫声。’尤不可通,吼声可用耳‘听’,安可以目‘觀’之乎?足证此为误字无疑。”(《马王堆帛书老子试探》)高明驳...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徼’,傅、范本与景龙碑本同,宜从敦煌本作‘曒’。十四章‘其上不皦’,景龙本亦作‘曒’是也。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八十四引:‘《说文》徼作循也,以遮遏之;’是徼有遮训,在此无...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‘徼’作‘暾’。按:‘徼’当作‘竅’。(后同。)《说文》:‘竅,空也。’‘竅’与‘杪’对言,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曰:‘出无竅,有所入而无竅者有长,有长而无乎剽者宙也。...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5_罗振玉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4_彭耜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3_李约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作“恒又欲也,以觀其所噭(qiào)”,“又”为“有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之部)。今从帛书甲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所嗷(qiào)’,乙本同,通行...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恒无欲也”之后四句是承上文言,当于“恒”前有“故”字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本有“故”字,正与帛书乙本同。又“眇”,《说文》云:“一目小也。”《广雅》云:“眇,小也。...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8_章太炎
章太炎云:“妙有二谊,一为美,《广雅》:‘妙,好也;’一为散,训散者,字本作‘寥’,《说文》:‘寥,细文也。’···然凡‘杪’、‘秒’、‘眇’、‘篎’诸字,皆有小谊;故汉世多言微眇...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广弘明集》五、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有‘故’字。《辅行记》二之六引‘常无欲觀其妙’。《周易集解》十三韩康伯曰:‘故常无欲以觀妙’,盖本此文,则无‘其’字。按:‘妙’为...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古无‘妙’字。《周易》:‘妙萬虑而为言’,王肃本作‘眇’。陆机《文赋》:‘眇衆虑而为言’,即用《周易》文,亦作‘眇’。又屈原《九歌》:‘美要眇兮宜修’,并是。”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5_俞樾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4_罗振玉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常无’绝句。‘觀’,去声,谛视也。‘妙’,微妙也。‘常’,久,自然之道,自古固存,然而无形无声,微妙难穷,故謂之‘常无’,则欲要使人以觀其微妙也。唯人也由此道而生,为...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2_水海
水海按:笔者从“无欲”、“有欲”为读派之说。蒋锡昌、张松如、张舜徽三家已对主“常无”、“常有”断逗派之说的大部分根据作了否定分析,笔者补充如下:应当肯定地说,在《老子》书中根本就没...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一“故”字,其他文字同此;帛书乙本损掩后句,《乙本释文》校补为“以觀其妙”。今前句从帛书乙本,后句则从甲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恒无欲也’与下句‘恒有欲也’...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蒋说是。今验之帛书,王安石、高亨、任继愈、陈鼓应等人之读为误。四十章“有”、“无”,即“有名”、“无名”之义,老子所谓“有生于无”,即前引《文子》所谓“有名产于无名”,不足...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3_蒋锡昌
蒋锡昌则云:“司马光、王安石、苏辙辈读此,皆以‘有’字、‘无’字为逗,不知‘有名’、‘无名’为老子特有名词,不容分析。三十二章:‘道常无名,···始制有名;’三十七章:‘吾将镇之以...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2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‘无’,所以名天地之始;‘有’,所以名其终,故曰‘萬物之母’。”陈鼓应云:“按:‘无’、‘有’乃是哲学上的一个常用的词。四十章上有‘天下萬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’之说,这里...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其他诸本皆无句末“也”字。“无名萬物之始也,有名萬物之母也”,古来有两种标读法:一、“无名,萬物之始也;有名,萬物之母也。”河上公、成玄英、陈...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蒋说是,《老子》原本则有“之”、“也”二虚字,景龙本等特删去。“无名”,亦即“无”,则指“道”。蒋锡昌云:“按:天地未辟以前,一无所有,不可思议,亦不可名,故强名之曰‘无名...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景龙碑、御注道德经幢等本,凡遇‘以’、‘之’、‘矣’、‘也’等助字多阙,疑欲强合《史记》五千言之数,特经删去,以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等所引多不尔也。”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马氏、蒋氏之说甚是。今据帛书甲、乙本验之,原来《老子》此两句均作“萬物”。今存本前句作“天地”者,乃后人妄改,当据帛书本订正。 又,严可均云:“‘天地始’,御注与此同。河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