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6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张松如说谬,帛书本作“渴”是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渴,尽也,从水曷声,(徐铉注:苦葛切。)”《玉篇》云:“渴,《说文》曰‘尽也’,亦作‘歇’。”《尔雅·释诂》谓“涸,渴也”,《...
05815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6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6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云:“人能不自以為是,而枉己以申人,則其是直自彰矣。”
05814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1_高亨

<p>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1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祥’,当读为痒,同声系,古通用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‘痒,病也。’《诗经·正月》:‘忧以痒’,毛传《桑柔》:‘稼穑卒痒’,郑笺并同。益生者,以五色养目,以五音养耳,以五味养...
0585
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8_王弼

<p>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8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以柔弱之故,故握(笔者按:手握物之意)能坚固(笔者按:张之象本王注‘坚固’作‘周固’,今据《道藏集注》本王注改正)。”
05812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7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7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奚说是也。今据《淮南子》所引写正。然考之帛书甲、乙本,‘行’字上均无‘美’字,知传写误夺甚早。”
05814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忘作,凶’,各本作‘妄作,凶’,河上或作‘萎’,误也。”
05814
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7_宋徽宗

<p>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7_宋徽宗</p>-齐物书舍
宋徽宗注:“道无益損,物有盈虚,注焉而不满,酌焉而不竭者,聖人之所保也。降而在物,則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,而况於人乎?天之道以中為至,故高者抑之,不至於有餘;下者舉之,不至於不足。将...
0587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以上诸说,均不失为一家之言。但管见认为“抱”则为《老子》书所用楚方言,其义为“耦”(或“偶”)。扬雄《方言》卷二云:“抱,耦也。(郭璞注云:‘耦,亦匹,互見其义耳。’)荆、...
0589
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而无”两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同帛书乙本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乙本,惟句尾皆无“也”字。
0589

《老子》22_音韵_0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2_音韵_0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盈,耕部;新,真部,此真、耕通韵。明、彰、長,阳部;功,东部,此阳、东通韵。‘直’字,景、遂本、馆本作‘正’,正,耕部。奚侗以‘全、正、盈、新為韵’。高本汉同奚,惟以正...
05813

《老子》40_述评

<p>《老子》40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《老子》这一章讲的是矛盾的双方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问题。 “反也者,道之动也。”老子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,都是依循着某些规律的,其中,一个规律就是“反”:事物向相反的方向...
05811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5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5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'敦煌辛本无'云'字。景福本、敦煌庚本作'故聖人言云'。'
05813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7_王昶

<p>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7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无‘兮’字,下句同。”
0586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文选·魏都赋注》作‘甘其食,美其服,樂其俗,安其居,鄰國相望,鷄犬之聲相聞,人至老死不相与往來。’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鷄狗之聲相聞……使民至老不相往來。’是成‘民...
05814
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此二句疑当在七十二章‘民不畏威’之上。彼文‘民’字当作‘人’。石田羊一郎移后。”
0585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2_高明

<p>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2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故善人,善人之師’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故善人,不善人之師’或‘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師’。一作‘善人之師’,另一作‘不善人之師’,虽仅一字之差,彼此意义却大相...
05814
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11_高明

<p>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11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帛书研究组误将乙本残文‘有以取’三字补作‘有以’二字,读为‘夫孰能有餘而有以奉於天者’。‘奉’前丢‘取’字,则经义全失。世传今本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;‘孰能以有餘以奉天...
05814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‘關鍵’连文,傅本作‘键’,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引‘善閉者不用關楗’,《道应训》引作‘鍵’。按:作‘闥’是也。‘關(简为关)’,《说文》:‘以木横持門户也,从門、声。...
0588
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2_韩非子

<p>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2_韩非子</p>-齐物书舍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德者,内也;得者,外也。‘上德不德’,言其神不淫于外也。神不淫于外则身全,身全之谓德。德者,得身也。凡德者,以无為集,以无欲成,以不思安,以不用固。為之欲之,...
05813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4_魏源

<p>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4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‘事有君’,傅奕作‘事有王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傅奕本作“事有主”。
0587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2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2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:‘亦我義教之者,欲使去刚强而存柔弱。’是荣本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。”
05810

《老子》10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10_音韵_05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離,歌部;兒,支部;歌支合韵;疵、知、雌、知,支部。之、之、有、宰,之部;德,职部;之职通韵。
05812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9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9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王本‘子孫以祭祀不輟’,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不絶’,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合,今据改正。而《韩非子·喻老》所引,又作‘不輟’,二字义通,盖可并行。”
0578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攫’,俱反;‘不搏’,搏音愽。”
05712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6_李道纯

<p>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6_李道纯</p>-齐物书舍
李道纯云:“‘抱一能无離’,已下六句,加一‘乎’字,非。”
0576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范本‘知’作‘為’。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王本经文作‘愛民治國;能无為乎?···’强本成疏:‘接物之行,莫先治國爱民。知,分别智也。’‘无知’,当从易顺鼎说作‘无以知...
0576
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或训“父”為“始”(河上公注),為“本”(成玄英疏),為“父母”之“父”(焦竑注),為“巨”(罗运贤释),為“纲”(张松如解),為“师傅”,皆不失為一家之言。但是,笔者认為...
0578

《老子》56_音韵_0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6_音韵_0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知者弗言,言者弗知。”两知字为韵,知属支部。为首尾韵例。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》已指出《诗经·周南·麟之趾》即为首尾韵例(详见校笺文)。朱谦之《老子韵例》“首尾韵例”举“知...
0577

《老子》36_音韵_09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36_音韵_09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張、强,阳部;與、予,鱼部,明,阳部,鱼阳通韵,强,阳部。渊、人,真部。
05713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3_王弼

<p>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3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不學而能者,自然也。喻於學者過也。故學不學,以復衆人之所過。”
057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