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并有‘百姓’一句。成疏曰:‘众生妄浮耳目。’是成‘注’字亦作‘浮’。馆本作‘淫’,今各本并作‘注’。然陆出‘注’字曰:‘之树反。’则作‘浮’者盖别本。”又云:“...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8_严可均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9_罗运贤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4_毕沅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4_张煦
《老子》28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德不貣,復歸於无極”,“德”前“恒”字脱(高明把原文写為“恒德不貣”,有疏忽之处),当补。乙本前句作“恒德不貸”,“貸”為“忒”的假借,后句同此。今诸通行本皆无...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柰卷、室町、顾欢作‘害’,遂州、磻溪、楼正及武内敦本作‘穢’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此,乾道本作‘穢’,道藏本作‘劌’。顾广圻云:‘藏本乃以他本《老子》改耳,《韩非子》...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8_东条一堂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7_罗振玉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3_王弼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、易州、罗卷无‘故’、‘者’二字;范、彭、寇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潘、磻溪及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并无‘者’字,下同;白、张之象及《治要》引同此(傅奕本),《治要》‘師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9_石田羊一郎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不治’本作‘不為始’,‘為’字恐后人所增,‘始’与‘治’字形相近,传写者误作‘始’耳。王弼本作‘而不辭’,‘辭’字恐本作‘’,治古文,后人误加辛旁為‘辭’,‘不辭...
《老子》36_音韵_05_邓廷桢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6_武内义雄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拱璧’,聘问之物;‘駟馬’,使者所乘。使者乘车抱璧以聘邻国,则拱璧何能先駟馬哉?知其义不可通也。疑‘以先’二字正在‘駟馬’二字下。‘先’,借为‘詵’。《说文》:‘詵...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昆”,“昆”,同谊。《说文·日部》:“昆,同也。从日,从比。”段玉裁云:“从日者,明之义也,亦同之义也;从比者,同之义。今俗合同曰浑,其实当用昆、用。”徐铉...
《老子》50_音韵_02_朱谦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高亨、张松如说非是。前云“不可得而貴”,其“貴”与下“不可得而賤”之“賤”(当“使··卑賤”、“使···地位低下”讲)为对文,此“貴”,为高贵、显貴,使动用法,当“使···...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高亨所解第二说、第三说皆以他本经文为据,所解者并非《老子》原经文,故不取。此三句意谓:既然已经产生大怨,再来进行调和这些大怨,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怨恨的问题的,所以必然有餘怨...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9_张煦
《老子》41_音韵_02_朱谦之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9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上文‘天无以清’,‘地无以寧’,‘神无以靈’,‘谷无以盈’,‘萬物无以生’,均承上‘以清’、‘以寧’、‘以靈’、‘以盈’、‘以生’言,惟此句‘无以貴高’,与上‘以為...
《老子》28_09_校笺_04_肖天石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8_吴澄
吴澄云:“‘門’謂所由以出;‘根’謂所由以生。虚无自然者,天地之所由以生,故曰‘天地根’。‘天地根’者,天地之始也,《庄子》所謂‘常无有’者,此或号之为‘元始’,先天之祖。”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沌沌兮’《音辩》云:‘沌’,音囤,不分貌,世本作‘純純’。今从古本。‘沌沌兮混然不分也’。‘俗人皆昭昭’,王弼同古本,世本无‘皆’字。谓俗人皆逐境为明,我獨守道如昧。...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1_校勘
《老子》22_音韵_03_朱谦之
《老子》40_述评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5_罗振玉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以上诸说,均不失为一家之言。但管见认为“抱”则为《老子》书所用楚方言,其义为“耦”(或“偶”)。扬雄《方言》卷二云:“抱,耦也。(郭璞注云:‘耦,亦匹,互見其义耳。’)荆、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