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2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57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57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貧、昏韵(文部),起、有韵(之部),為、化韵(歌部),静、正韵(耕部),事、富韵(之部),欲、樸韵(侯部)。高本汉谓:諱、器,貧、昏,隔句交错为韵。
06115

《老子》67_02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7_02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张松如说是也。许抗生亦谓“‘夫唯不肖,故能大’与下文‘不敢为天下先,故能成事长’相一致。”
06110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1_想尔本

<p>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1_想尔本</p>-齐物书舍
想尔本注云:“善恶同规,祸福同根。其先張者,后必翕。先强后必弱。···先得后必奪也。”
0608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處’,一本作‘居’。‘惡’,乌路反,注作‘同’也。‘幾’,音机,近也,又一音祈。”
0605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2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2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作‘弊’,御注本、馆本、遂州本、诸石本均作‘弊’,《御览》一百五十九引亦作‘弊’。又‘窪’字,道藏河上公本作‘窊’。‘窪’、‘窊’字同,皆洿下低陷之义。‘窊’為...
0607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大國又宜主静,譬之天下之牲,牝常以静勝牡之动也,惟静而无為可以应动,惟谦而居下可以得众。上文‘下’字并上声。”
0609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0_徐梵澄

<p>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0_徐梵澄</p>-齐物书舍
徐梵澄云:“古本、真本作‘夫樂人殺人者,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。”
06011
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刘师培说是。今从刘说。 又,河上公注:“言地当有高下刚柔,节气五行,不可但欲安静无已时,將恐發泄不為地。”
0608
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前句作“□得而殺之”,损一“吾”字,无“將(简作将)”字,后句同此。今从甲本。宋徽宗本、彭耜本无“將”字,“得”作“豈”,“而”前有“執(简作执)”字,无...
0609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前句帛书甲本“闚”作“規(简作规)”,乃同音假借,乙本作“不規於□□知天道”,“規(規的异体)”亦为“闚”的借字,“牖以”两字损掩。严遵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王羲...
06011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2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2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侯王若能守道清静,无為无事,则萬物將自感化,君之善教而淳樸矣。”
0608
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咳’,胡来反,本或作‘孩’。”
06011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六十一章: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。’牝,雌也。牡,雄也。《老子》以雌表好静好下之德,以雄表好动好上之德。《说文》:‘谿,山渎无所通者,从谷,奚声。’《尔雅·释水》李注...
06010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9_王昶

<p>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9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(即御注本)。”
0608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9_王雱

<p>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9_王雱</p>-齐物书舍
王雱云:“沌沌,似愚而真智之极。”
06010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俞说非。《老子》原本作“恒”而不作“常”,绝非“上”义也。又,“恒”为《老子》书中所用楚语,其义为“大”。扬雄《方言》卷二云:“恒,言既广又大也。荆(楚)、扬之间凡言广大者...
0605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语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皆同此二语。
0609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不争,故无尤矣。居衆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矣。’按:赵写、磻溪‘居’作‘處’。‘夫惟不争,故无尤矣’,应在此(‘居衆人之所惡’)下。‘故无尤矣’下,应有‘居衆人之所惡...
0608

《老子》02_音韵_05_陶邵学

<p>《老子》02_音韵_05_陶邵学</p>-齐物书舍
陶邵学云:“今王本作‘辭’者,后人妄改也。‘不為始’义較优,且与下句协韵。”
06012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是以君子居則貴左’,‘左’上声;‘用兵則貴右’,‘右’上声。河上公无‘是以’字。‘左’,阳也,主生。‘右’,阴也,主殺。是以居常則貴左,用兵則貴右,盖殺伐之事,非以為...
06011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脱’。古无‘悦’字,作‘脱’者是。《庄子》、《说苑》作‘脱’。”
0609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4_王弼

<p>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4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川谷之與江海,非江海召之,不召不求而自歸者也。行道於天下者,不令而自均,不求而自得,故曰‘猶川谷之與江海’也。”
0607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恬’,嫌反,本或作‘栝’,梁武音脍。‘澹’,徒暂反,本亦作‘惔’,音同;又音谈,字同;河上本作‘恢’,梁武云:‘苦回反;’简文‘恬惔’。”
0609

《老子》44_音韵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4_音韵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身、親、貨、多、亡、病、愛、費、藏、亡、足、辱、止、殆、久,皆句中韵也。”(《毛诗正韵·后序》)
0608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道沖,而用之又不盈’,‘沖’,虚也,和也。谓此道虚通而用之又不盈,以其无形也。苏曰:‘夫道沖,然至无耳,然以之适众有,虽天地之大,山川之广,无所不偏,以其无形,故似不...
06014
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9_王弼

<p>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9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云:“神不害自然也。物守自然,则神无所加。神无所加,则不知神之为神也。”水海按:“神不害自然”,即无天下自然之灾,民生得以安,则神不傷人也。
0608

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4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4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不為不识道者所笑,不足以见道之尊。”
0608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此四句是承上文从正面说明按“自然之理”实行“无為”、“无執”的好处。马叙伦说非。石田删经文实为失校。又,张舜徽云:“此数句极言无為之有益。首言天下之事,有着意作為而反取敗者...
06015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0_奚侗

<p>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0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‘狹’,即《说文》‘陝’字,隘也,隘有迫谊。‘厭’,《说文》‘笮也’。此言治天下者无狭迫人民之居处,使不得安舒;无厭笮人民之生活,使不得顺适。”
06014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天□□□□,□□□行也',前句损掩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'下莫不知',后句损掩三字,则校补为'而莫能'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'而□□□□也',损掩'莫之能行'四字,...
060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