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1_严可均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7_劳健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3_严可均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17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王弼注云:“听之不聞名曰‘希’。‘大音’,‘不可得聞之音也’。”“大音”,或者说“不可得聞之音”,即所谓“超聲”。据《国语·周语》载公元前519年将铸“无射”大钟,单穆公直谏...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6_严可均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8_唐玄宗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3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乙本作‘雖有環官,燕處則昭若’。(通行本)‘榮觀’,河上公注谓宫阙,故释音古乱反。陈景元引一本作‘榮館’,盖亦通假作‘宫觀’之‘觀’。若此,則‘雖’读為‘唯’,‘榮...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4_毕沅
《老子》37_音韵_02_顾炎武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10_吴澄
吴澄注云:“‘繩’、‘約’,索也。合之而成体曰繩,用之而束物曰約。结系者必用繩約,然常人所为尔。有道者观之,则岂謂之善哉?善結者,以不結为結,故无繩約而其結自不可解。”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1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處衆人之所惡’,即七十八章所谓‘受国之垢,是谓社稷主;受国不祥,是为天下王’;亦即《庄子·天下篇》所谓‘人皆取先,己独取后;曰受天下之垢’也。按:《尔雅·释诂》:‘幾...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4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按:‘无為’一观念,在各种英译本中,亦常被误解,以陈荣捷的解释最好。陈先生说:non-action(wu-wei) is not meant literally'inactivity' but rather 'taking no action that 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汜’字,(景龙)碑文不明,本作‘氾’,或作‘汜’。道藏王本作‘汎’,注亦作‘汎’;道藏《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引王注作‘汎’;傅本作‘汎汎兮’;范本作‘汜汜兮’。作‘...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8_劳健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11_范应元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4_罗振玉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6_毕沅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4_张舜徽
《老子》01_述评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1_古棣
古棣云:“余则基本上从高亨句读,而略有变通。劳健以‘名’與‘臣’、‘賓’诸字为韵,而断‘道常无名’为句,但不能成立。(一)此章第一段为疏韵,皆两句一韵,‘臣’、‘賓’、‘均’为韵,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三十七章言‘侯王’者一,三十九章言‘侯王’者三,弼注十章曰:‘侯王若能守;’即引此文,亦作‘侯王’,可证作‘侯王’者,乃古本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‘自置为侯王’,是秦...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3_王先慎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9_罗运贤
《老子》25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用其光,復歸其明”:“用”,以也(见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;“光”指光芒,这里喻智慧之光;“歸”,返回;“明”指能察事理之聪明。此两句意思為:以主体智慧之光,去返照主体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