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2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謂各復歸其於根、於静。动必有所止,止则静矣。推之於人生为然。延陵季子之葬其子曰:‘骨肉歸於土,命也。’——是知性命之情也。子思尝言‘天命之謂性’(《礼记·中庸》)。是老...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1_校勘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2_马叙伦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‘故定理有存亡,有死生,有盛衰。夫物之一存一亡,乍死乍生,初盛而后衰者,不可謂常。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。’此解最与...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復命曰常”为叙述句;“復命,常也”为判断句。两句谊一也。但用如判断句意更盛。“常”,指萬物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之规律,今言之为自然法则。王安石云:“常者,乃无始已来不变之称...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5_王弼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6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復命,常也’,即於萬事萬物之中,求其至当不易之规律,得其常轨。非轨辙不足以言道,非规律不足以言常。往者如是,今者如是,来者亦如是,此所謂常也。则知常之知,其境界浩大。...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之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彭耜本无“也”字,作“知常,明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邢玄本、御注三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等诸唐人本...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2_马叙伦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3_张松如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復命,常也;知常,明也。’各本均作‘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’,今据帛书甲、乙本写正。此言安静可以復还性命,乃物理之常;知此常理而能守之,然后謂之明也。”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《老子·德篇》有“知常曰明”句(通行本第五十五章)。本处用如判断句“知常,明也”意盛。“知常”:认识萬物运动变化中的不变之律则。“明”:“萬物的运动和变化都依循着循...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6_王弼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7_王安石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”为“妄”;乙本作“不知常,芒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芒”为“妄”。今从帛书甲本。今通行本皆无“”字,作“不知常”,“妄作,凶”之“妄”,则歸下句。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2_高明
高明云:“今本则将‘妄’连缀重语删去,虽然用字从简,则经义不若帛书甲、乙本详实。从经文内容分析,殊觉删之不当。今据古今各本校刊,此文当作‘不知常,妄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3_许抗生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通行本删去经文“妄”字欠妥,当补。高说是。然帛书甲本作“”,而不作“妄”。“”(máng),同茫,暗昧,引申为茫然无知、昏昧无知。乙本作“芒”,则为“茫”的古字。《庄子·盗跖...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”作“妄”;乙本作“芒作,凶”,“”作“芒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芒”为“妄”。今从帛书甲本。宋刊河上公本作“萎作,凶”,“萎”当为“妄”之误。景龙...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2_严可均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3_马叙伦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忘’、‘妄’古通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前识者,无缘而忘意度也;’王先慎注‘忘与妄通。’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注:‘言公之多忘。’《释文》‘忘本又作妄。’《庄子·盗跖篇》...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5_张松如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”或“芒”。作“妄”、“忘”者,实皆假“帝”(上古三字皆为明纽阳部)为之尔。周生春、古棣即校为“”,但古棣谓“”为“妄”的古字,则非。西周晚期的《毛公鼎》...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1_校勘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2_武内义雄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3_马叙伦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容,通也,圣也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‘五曰思,思曰睿,睿作聖。’《洪范·五行传》:‘睿作容。’郑注:‘容当为睿,睿,通也。’愚謂‘容’本有通义,不烦改字也。《管子·大匡篇...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广雅》:‘容,法也。’训‘容’为‘法’者,乃以‘容’为‘鎔’。《说文》:‘鎔,冶器法也。’故‘法’者,謂‘法象’,即模范也。此‘容’与二十一章‘容’字谊同,皆指模...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知常,容”,则《老子》原文,帛书甲、乙本为是。“容”义,依高亨说,释为“聖通”较佳。王弼注:“无所不包通也。”謂深通一切,与此“聖通”义通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能知道之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