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6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3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3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凡物’,‘凡’本作‘夫’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芸芸’,李如字,又作‘云云’。‘芸芸’者,喻萬物也,以茂盛为动,以凋衰为静。‘云云’者,喻人事也,以逐欲为动,以息念为静。义同。盖经有‘根’字,故作‘芸芸’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5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5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凡物酝’,傅奕云:‘古本如此。’‘酝’字,《玉篇》‘音云,又音运,物数乱也。’一本作‘夫物芸芸’。《庄子·在宥篇》曰:‘萬物芸芸,各復其根。’‘芸’字,成玄英疏云:‘...
03111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6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6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芸芸’,《庄子》作‘云云’。‘云云’,作之状也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7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7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’。王弼亦作‘凡’,馀与河上同。《庄子》作‘萬物云云,各復其根’。《说文解字》有‘物数纷酝’之言,是奕用正字。”
07012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8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8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‘凡’,吕等作‘夫’。”
0566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寇、白、张嗣成、张之象、磻溪、唐写卷子残本作‘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’,范与此(傅奕本)同。彭、吴、臧疏、赵写作‘夫物芸芸,各歸其根’。馆本、易州作‘夫物云云,各歸其...
0356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‘夫物’,《释文》作‘凡物’,则王本作‘凡物’,当据改正。‘夫’、‘凡’、‘萬’三字,均为脣音,可以相假;《庄子》作‘萬’,乃用正字。‘凡物’即上文‘萬物並作’之‘萬物...
0287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1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1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云云’,河上、王弼本作‘芸芸’,傅、范本作‘凡物’,《庄子·在宥篇》、《文选》江淹《杂拟诗》注引与遂州碑本均作‘云云’。按:作‘云云’是。‘酝’、‘芸’二字亦通。顾野...
0498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2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2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夫物,甲、乙本皆作‘天物’,河上公本、通行本作‘夫物’,傅奕本作‘凡物’。马叙伦引陆德明说:‘凡本亦作夫。’天或夫之误。今从河上公本。芸芸,甲本作‘云云’,乙本作‘秐秐...
04515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云云”,与“耘耘”、“芸芸”、“酝”,皆为叠音词(又称重言形况字),用於描写容状。这类叠音词,属双音单纯词,一般来说,其中的个字,只表示音节,不表示意义,即段玉裁所谓“古...
02913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各復歸於其□□□”,损掩“根曰静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、楼正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司马光本...
0307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各歸其根’,司马、曹、陈‘各’下并有‘復’字。”
0437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各歸其根’,‘各’下一有‘復’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4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4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《文选》江淹《杂拟诗》李善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夫物云云,復歸其根。’‘復’上无‘各’字为是。有‘各’字者,盖因王弼注云‘各返其所始’而衍之。不知王注以‘各’字解‘夫物云云...
03410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《庄子·在宥篇》曰:‘萬物云云,各復其根。’即本此文。···依《庄子》文则‘各’字有,核义亦不得无‘各’字。《说文》曰:‘夏,行故道也。’今通作‘復’字。‘復其根’即‘...
03614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6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6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‘各復’,李约本作‘皆復各’。‘復歸’之‘復’,与上文‘觀其復’之‘復’,用法不同。上为名词,此为状词。故不能謂‘復’、‘歸’相同,而可以任意省去其一也。二十八章:‘復...
0436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各復”二字,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谓“各復歸其根”为证。易顺鼎、马叙伦二说非是。当应从帛书本。“根”:指事物的本根、本原。“各復歸於其根”,意即:各自返歸到它...
0449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8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8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萬物形殊质异,芸芸而不齐者众多,虽是生之无已,要必各歸其根。根即生物之源,立物之本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语,帛书甲本作“情,是謂復命”,“情”为“静”之假(上古二字皆为从纽耕部),“胃”为“謂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作“静,是胃復命”,“胃”为“...
0498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静曰復命’,王弼本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3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3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苏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水海按:蒋锡昌云:“苏作‘静曰復命’。”据苏本经文作“静曰復命”。据苏氏注文:“天之命曰命,以性接物而不知其为我,是以寄之命也。此之謂復命。”知苏作“...
03313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4_魏源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4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‘静曰’,王弼作‘是謂’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各本‘靖’作‘静’。臧疏、张之象作‘是謂復命’。检弼注曰:‘歸根则静,故曰静;静則復命,故曰復命也。’则王亦同此(‘静曰復命’),今本殆后人依他本改之也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6_奚侗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6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静漠者,神明之宅,故静则‘復命’。‘静曰’,各本作‘是謂’,与上下文例不合,此依开元碑本及焦竑本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7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7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静曰復命。’是成作‘静曰’。诸本作‘静曰’是也。二十五章:‘强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;’与此文‘歸根曰静,静曰復命,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’之...
0377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静曰復命’,御注、邢玄、庆阳、楼正、磻溪、王羲之、楼古、赵孟頫、傅、范各本与此石(景龙碑本)同。河上、王弼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水海按:傅奕本作“靖曰復命”,与景龙碑石本...
0265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9_高明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9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首句残损,乙本作‘曰静’,今本皆作‘歸根曰静’。按此节经文乃承前文‘夫物云云,各復歸於其根’而言,故缀连前文‘歸根’二字,曰‘歸根曰静’。甲本四字皆残,乙本仅作‘...
0529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静曰復命”与“静,是謂復命”意思同。作“是謂復命”,且与上下文例不合。唯帛书甲、乙本作“静,是謂復命”,文畅意足。“復命”,命,本性;復命,復歸本性,意指回復到虚静的本性...
03012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1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1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歸之於虚静,萬物同復於命。萬物不静、不能復命。”
05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