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72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其次親之譽之’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作‘親之譽之’。”
0479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其次親之,其次譽之’,馆本、范、彭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易州、磻溪、臧疏及《治要》引并不重‘其次’二字。宋河上本作‘親之譽之’,然譣注曰:‘其德可见,恩惠可称,...
05210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8_于省吾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8_于省吾</p>-齐物书舍
于省吾云:“‘其次親而譽之’,河上本‘而’作‘之’是也。”
04810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‘親’、‘譽’谊近,故连言之。傅本重‘其次’二字,则将‘親’、‘譽’二字分为道德衰降之二个阶级,似非是。‘其次’,謂世道下降,次于上言者也。此謂其次之世,人君亟亟以...
02611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0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0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‘其次親之,其次譽之’,傅奕如此。范与景龙、开元、道藏龙兴碑本、《永乐大典》王本,皆作‘其次親之譽之’。道藏、武英殿两王本则作‘其次親而譽之’。帛书甲本作‘其次親譽之’...
0897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其次”,指次一等的君主。又,通行本作“親而譽之”或“親之譽之”,其义皆与帛书本“親譽之”同。全句意即:次一等的君主,民众親近他、赞美他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其德可见,恩惠...
03910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2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2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不能以无为居事,不言为教,立善行使,使下得親而譽之也。”
0258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3_顾欢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3_顾欢</p>-齐物书舍
顾欢云:“此中古也。云去道渐远,封言著相其德,可见親爱生,上则親信于下,下则称譽于上,其功可言,则康歌载路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注云:“其次之君,渐不及古,仁义既彰,民虽親爱而称美之,然朴自此散,不如相忘于道德也。”
0306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5_吴澄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5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‘其次’,謂仁义之君,民親之如父母,及仁义益著,则不但親之而又譽之矣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6_福永光司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6_福永光司</p>-齐物书舍
福永光司云:“‘大上’,即至高,最善的意思。次句‘其次’,即次善的意思。乃是价值的等级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顾欢等旧注,蒋锡昌、张松如等新注,把“太上”、“其次”等,释为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的不同时代;福永光司等把“太上”、“其次”等,释为不同世代的不同价值等级。此说皆可通。
05011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次畏之,其下母之”,“母”为“侮”之假借(“母”,明纽之部;侮,明纽侯部;二字可双声假借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同甲本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...
02715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次侮’,侮,亡甫反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其次畏之,侮之’,司马、五注、达真、叶、程‘侮之’上并有‘其次’字,陈(象古)作‘其次畏而侮之’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4_李道纯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4_李道纯</p>-齐物书舍
李道纯云: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,或云‘畏之,侮之’者,非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5_薛蕙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5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,一无下‘其次’二字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6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6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其次侮之’,彭本无‘其次’。”
0549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7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7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陈象古作‘其次畏而侮之’。明皇、陆希声并作‘其次畏之侮之’。”
03914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8_纪昀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8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‘其次侮之’,按:《永乐大典》无‘其次’二字。”
04010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9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9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、赵同开元(‘其次畏之侮之’)。”
0335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0_于省吾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0_于省吾</p>-齐物书舍
于省吾云:“何氏校刊,诸本无下‘其次’二字。纪昀謂《大典》‘侮之’上无‘其次’二字。按作‘其次畏之、侮之’者,是也。上句‘其次親而譽之’,河上本‘而’作‘之’,是也。诸石刊本同。(...
0525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1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1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‘畏’、‘侮’二字,谊不相关,在道德衰降上分成二个阶级,故重‘其次’二字。《释文》出‘次侮’二字,可证王本重‘其次’二字。诸本不重,非是。按:此謂其次之世,为君者见...
03913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2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2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,傅奕如此。范与景龙、开元、道藏龙兴碑本、《永乐大典》王本皆作‘其次畏之,侮之’。道藏、武英殿两王本,则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。”
0948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陆《音义》书‘次侮’二字,则陆亦作‘其次侮之’。磻溪、馆本并不重‘其次’二字。赵写‘侮’字作‘母’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说“畏”、“侮”二字“义不相关”,应“分成二个阶级”,诚是;但謂“重其次”二字,是欠妥。譣帛书甲、乙本,则作“其次畏之,其下侮之”,连同上文所说的两个等级,即为“大上··...
0348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5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5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不复能以恩仁令物,而赖威权也。不能以正齐民,而以智治国,下知避之,其令不从,故曰‘侮之’也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6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6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注云:“大朴既散,人伪日生,又其次之君,道(导)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,虽畏之,而亦侮之也。苏曰:‘以政齐民,民非不畏也,然力之所不及,则侮之矣。’”
02613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7_刘清源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7_刘清源</p>-齐物书舍
刘清源云:“又其次则‘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’,故侮之。”
05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