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7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5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5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出生入死:人出世为‘生’,入地为‘死’。这句通常有两种解释:一、人离开生路,就走进死路。王弼注:‘出生地,入死地。’二、人始于生而终于死。吴澄说:‘出则生,入则死。出谓...
03513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7_高明

<p>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7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‘予善天’,甲本‘天’字捝漏,抄写之误,当据乙本补。今本作‘與善仁’或‘與善人’。
03515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本皆以‘當其无’断句。按《考工记》‘利转者,以无有為用也’;是应以‘有’字断句。下并同。”水海按:陶方琦同意毕说。
0348

《老子》67_音韵_03_古棣

<p>《老子》67_音韵_03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天下皆謂吾道大不肖,夫唯大故不肖,若肖,久矣其也小夫。’肖、肖、肖、小為韵,二字入宵部。”又云:“‘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’,‘儉’、‘先’為韵,二字入文部。...
0348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食’,《音辩》云:‘音嗣。’食者养人之物,人之所不可无者也。‘母’者,指道而言也。谓我所以獨異於人者,而貴求养於道也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2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2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‘發’,读为‘廢’。《说文》:‘廢,屋顿也。’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‘四极廢’,高注‘廢顿也’。《左传·定公三年》‘廢于炉炭’,杜注‘廢,坠也’。顿、坠之义,与倾圮同。恐發...
03411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楚俗“貴左”是史实。本章“君子居則貴左”、“吉事上(尚)左”及通行本七十九章“是以聖人執左契,而不責於人,有德司契,无德司徹”,就反映了这种楚方俗。崔述在《丰镐考信别录》卷...
03412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两句,帛书甲本“微”作“聳”,為“微”的异体(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》和《北海相景君铭》、《赵宽碑》皆有此字,竹简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》摹写本释文即把“聳”写作“微”),《...
0348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窈冥,中有精’,顾欢与此同。御注作‘窈兮冥,其中有精’。河上、王弼作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十六章‘公乃王,王乃天’;彼文‘公’、‘王’,即此文‘王公’也。弼注‘而得一者王侯主焉’,与经文‘而王公以為稱’无关,不能据以为证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46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6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天下有道,却走馬以糞。天下无道,戎馬生於郊。”道、道,幽部;郊,宵部。上古幽部【eu】、宵部【au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旁转,故幽宵合韵,道、郊相押韵。“罪莫大於可欲...
0346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又損之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之’字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“又損”后无“之”字,而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“又損”后有“之”字。
03410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0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0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云:“两者,‘有’、‘无’之道,而同出于道也。言有无之体用皆出于道。世之学者,常以‘无’为精,‘有’为粗,不知二者皆出于道,故云‘同謂之玄’。此两者同出而異名者,同出乎神;而...
0347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2_孙鑛

<p>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2_孙鑛</p>-齐物书舍
孙鑛云:“‘弗居’,一本作‘不居’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7_曹道冲

<p>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7_曹道冲</p>-齐物书舍
曹道冲云:“外安其分,内存于道,未有不久者也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‘是謂’作‘是以’。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赵写及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引‘柢’作‘蔕’。寇、张嗣成、潘、臧疏作‘蒂’。范、彭、白及《文选·六代论》注引作‘柢’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3_薛蕙

<p>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3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居其實,不居其華’,一作‘處其實,不居其華’。”
03414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按所损之字数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知此两者,或利或害”。帛书乙本“两者”之前损掩一字,不可得知所损为“此”字,还是“知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校为“此”,其他文字皆同...
03415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5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5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二十章王注:‘下篇為學者日益,為道者日損;’系引此章经文,可证王本二‘日’上亦有‘者’字,当据补正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治”作“為”,谓“則无不為矣”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易玄本、景福本、敦煌甲本、遂州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...
0345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毋遺身殃”,“遺”不应作“道”。帛书甲本作“道”,因与下句“謂”义相同而传抄者妄改耳。“遺”有两训。一训音為“唯季反”(陆德明说),即今音wèi,义谓“赠”(马叙伦说);二...
0347

《老子》30_音韵_04_奚侗

<p>《老子》30_音韵_04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矜”、“强”为韵,例如《易林·坤》之《履》梁、禁相韵,《比》之《中孚》金、乡相韵。“老”、“道”、“已”为韵。
03414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太上’,陆、王弼‘太’作‘大’,音太。”
0349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行无行’,下‘行’,行师也。行师应敌而不强争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44_述评

<p>《老子》44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,老子讲的中心是“少私寡欲”。老子开宗设问,尖锐地提出名利与生命孰重孰轻的问题。“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”一气三问,咄咄逼人。当时世人,大多“轻身而徇名货,贪得...
03415
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復守其母’,景福本作‘復知其母’,盖涉上二‘知’字而误。····邢玄‘没’作‘殁’。又此章所云,即二十五章所谓‘周行而不殆’之旨。‘周行而不殆,可以為天下母’,即此章...
03413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葛、林、赵‘為雌’作‘无雌’。”
03414
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太素》卷三引《老子》本句同此(‘物壯則老’)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政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正’,古二字通用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5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5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作‘輔’是也。《韩非·喻老》引‘恃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’;刘师培谓‘恃盖待字之讹,义輔字为长’。《广雅·释诂》二‘輔,助也’;《周易·象传》‘輔相天地之宜’;《论衡·...
034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