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84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、葛‘稽’作‘楷’。”
03510

《老子》66_音韵_03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66_音韵_03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王、王,阳部。民、民,真部。之、之,之部。害,月部;猒,谈部,月谈通韵。争、争,耕部。
03512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20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20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餘食者,残餘之食。贅行者,疣贅之行也。残餘,食之秽;疣贅,身之病。以此‘自見’、‘自是’等行,其于道而论之,如残餘贅疣,人所共恶之。谓之‘贅行’者,为‘自見’、‘自是...
03513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8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8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口’作‘言’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3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3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魚脱於淵,謂去剛得柔,不可复制也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6_吴澄

<p>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6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‘沌沌兮’,‘沌’,杜本切,如‘浑沌’之沌,冥昧无所分别也,作平声读,亦与《庄子》‘愚芚’之芚同,谓无知也。昭昭已明,俗人皆以有知为智,我獨无知而愚也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9_高明

<p>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9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今本‘故有道者不處’,帛书甲、乙本同作‘故有欲者弗居’。‘有道者’与‘有欲者’意义相悖,帛书研究组云:‘居,储蓄。此言惡物为人所弃,虽有贪欲之人亦不贮积。’许抗生云:‘疑...
03514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范作‘德者,同於德’。彭、张嗣成、张之象作‘德者,同於德’。臧疏作‘同於德者,德亦得之’。成疏曰:‘道既是常道,德即是上德,体教忘言,為行同於上德,上德亦自然符应而相会...
03514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开元石刻‘謫’作‘讁’,俗。”
0357

《老子》07_述评

<p>《老子》07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也是以“人法自然”的原理,以天道推论人道,要人道效法天道,从而宣扬“退身”、“无私”的精神。老子看到“天长地久”的自然现象,认为这种自然现象只是依照客观的发展规律而永恒运动...
03510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莫如嗇’,‘嗇’,生力反,河上云‘贪也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注文和王雱本王弼注文谓“莫如,犹莫过也”,可能陆氏据注文,认为王弼本经文作“莫如嗇”。又,宋刊河上公本注...
0357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8_汉语大字典

<p>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8_汉语大字典</p>-齐物书舍
《汉语大字典·补遗》云:“,同‘曠’。《马王堆汉墓帛书·老子乙本·道经》:‘涛呵其若濁,呵其若浴(谷)。’按:今本《老子》第十五章作‘曠兮其若谷。’”
0355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今本唯有敦煌庚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二“於”下有“其”字,同帛书释文本(按所损缺字数,帛书甲、乙本皆当有“其”字),而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引两“於”字作“其”,尚可说明西汉初《...
0357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天下莫能知’,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‘立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3513

《老子》25_今译

<p>《老子》25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有个物质性的东西,浑然一体,它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。它寂静无声,清虚无形。它独立无二,而且长存,无边无际,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,给它取个小名叫做“道”。我再勉...
0357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善行者无轍迹’,古本。‘者’字,司马公注同古本。善行己者,乘理,故无轍迹。”
03513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則无不治’,古本作‘无不為矣’。彭耜本‘无不治矣’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2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2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‘祥’,长也。言益生欲自生,日以长大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3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3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诸唐本皆如此(‘故去彼取此’)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苟’字,范同此(傅奕本),但无‘乎’字。宋河上、臧疏、磻溪、赵写及《晋书·嵇康》引并作‘及’,无‘乎’字。然河上注曰:‘使吾无有身体,得道自然。’则河上‘苟’作‘使’...
0357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4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4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希,简少也。【道】体非宫、商,不可以耳根聽,故曰‘希’也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劳健、马叙伦、张松如诸家,或改“王”为“全”,或改“王”为“周”,皆以王弼注立说改经文,且对王说理解有误,难免为妄论。高亨则以类比法删去经文要字,甚为不慎。高明之说甚是,今...
0358
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緜緜呵若存,用之不堇”,“兮”误译作“呵”,“勤”假作“堇”(二字上古皆为文部);帛书乙本前句作“緜緜呵其若存”,“兮”误译作“呵”,则有“其”字,后句同甲本。...
0359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河上公注曰:‘道所施為,不恃望其报也。’则河上亦作‘恃’。作‘持’者盖别本。易谓作‘侍’,不知据何本。伦按:右文旧为第十章,然自‘生之畜之’以下与上文义不相应。谭先...
0357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5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5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‘有’即‘域’字之假文也。‘有’通作‘或’;‘或’即古‘域’字(《说文》‘或’重文作‘域’)。《诗经·商颂·烈祖》:‘奄有九有。’毛传:‘九有,九州也。’(《中论·法象...
03510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0_王先慎

<p>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0_王先慎</p>-齐物书舍
王先慎云:“傅本‘勝’作‘正’。按:王注:‘相慜而不避於难,故勝也;’是晋时本作‘勝’,傅本误。‘於’当作‘以’。‘慈’字逗,《老子》‘慈’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陶说是,当从之。强本荣注:‘内亡智慧,執无兵也;外绝情欲,仍无敵也;’是荣‘執无兵’句在‘仍无敵’句前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3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3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谷’作‘俗’。”按:敦煌乙本、遂州碑本全句作“上德若俗”。
03514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此文‘繟’、‘坦’并出,(景龙)碑文空一格,何字不明。王羲之本作‘坦’,柰卷作‘繟’。···今按:严本作‘默’,谊古。或作‘繟’,作‘坦’,皆非。傅、范本亦作‘默’。·...
03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