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84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峻’,陆作‘全’···。‘精之至也’,纂微、苏、曹无‘也’字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当作“害”也。道藏王弼本、诸子集成王本、张之象王本、四部备要王弼本、浙江书局刻王弼本皆作“害”。《经典释文》在“不劌”前、“挫锐”后,有“令去”两字,这两字显然是引自王弼解...
03413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开元、林、葛、赵‘疏’作‘疎’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三句,帛书甲本第一句同;第二句句首有“是”字,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第三句同此。帛书乙本第一句、第三句皆同此,第二句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《乙本释...
0348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彭有‘以’字。譣弼注曰:‘故學不學以復衆人之所過也;’是王有‘以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復’作‘備’。河上注曰:‘復之者,使反本也;’是河上亦作‘復’。成所据盖俗本。然古...
0348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河上‘乘乘’下有‘兮若’二字。王弼作‘儽儽兮若无所歸’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47_音韵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7_音韵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尟’,思践切。”按:“尟”(xiǎn,《广韵》息浅切),同“鲜”。《说文》:“尟,是少也。”《集韵》:“尟,或作鲜。”段玉裁《说文注》:“尟,本亦作鲜。……或作尠。尠者...
03413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善用仁者為下’,各本‘仁’作‘人’。御注、王弼作‘為之下’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刘说是。‘悳’、‘眞’形近而误。‘悳’本作‘直’者,亦形近而误也。按:《说文》:‘渝,变污也。’‘若渝’犹十五章言‘若浊’。‘质德若渝’,言朴德之人若污浊也。此句并与上...
0349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2_徐梵澄

<p>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2_徐梵澄</p>-齐物书舍
徐梵澄云:“‘誠全歸之’,謂為事业如有所受,受而委曲圆成之,全而歸之于授者。此义即功成身退,不為主、不自示、不自显、不自伐、无矜、不争,皆為之而无以為之道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5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5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楼正、高翻亦无下‘或’字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0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0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范、白同此。柰卷、易州、磻溪及《治要》引无‘出於’二字。宋河上、馆本、臧疏无‘出’字、二‘於’字。臧疏引车惠弼曰:‘此即无有入无間也。’是车同河...
0346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磻溪作‘不出户,知天下’。柰卷无‘可’字。譣弼注曰:‘故不出户闚牖而可知也。’是王两句皆有‘可’字。《韩诗外传》三曰:‘昔者,不出户,而知天下,不窥牖,而见天道。’盖本...
03414
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5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5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措’作‘錯’,《释文》本同。”按:《释文》云:“‘錯’,七路反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7_肖天石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7_肖天石</p>-齐物书舍
肖天石云:“惟斯无味之味,无色之色,无声之声,无象之象,无体之体,其为用也,则无穷无尽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7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7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‘天下難事必作於易’,敦煌庚本‘下’下有‘之’字。锡昌按: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天下難事必作於易,大事必作於細。’是荣无下‘天下’二字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7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7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四三二引‘我’作‘吾’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5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5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阴阳运行,功成者退,天之道也。人当效天,故自古及今,功成名遂而身不退者,祸每及之。老子之言,万世龟鉴,如张子房者,乃合天之道也。苏曰:‘日中则移,月满则亏,四时之运,功...
0346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三十輻共一轂,當其无,有車之用’,‘无’字绝句。此假物以明大道虚通之用也。古者制器尚象,車之輻有三十者,以象一月也。車轂虚通,然后运行,故三十輻共一轂,當其无处,乃有...
03410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前两句作“視之不足見也,聽之不足聞也”,后一句作“用之不可既也”。古棣说大致不差。
0347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7_魏稼孙

<p>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7_魏稼孙</p>-齐物书舍
魏稼孙云:“按:‘敦若朴’,‘朴’八见,惟‘镇之’句,御注作‘樸’,馀作‘撲’。严于‘朴’、‘朴虽小’、‘之朴’三条,校樸、撲字赘漏。按木旁隶字多借手,唐人行押更无一定,当著此最后...
0346

《老子》18_今译

<p>《老子》18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大“道”被废弃了,于是才会提倡仁义;智慧出现了,于是才生起诈伪;父子、兄弟、夫妇之间不和睦,于是才会提倡孝慈。国家政治混乱动荡,于是才会产生忠贞之臣。
03411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认为,世人所谓“唯”和“訶”即是與非、美與恶(丑)都是相对的,而不是绝对的。这种相对的价值判断,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,也在不断变换。在前代认为是“是”,后代可...
0345
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扔无敵’,‘扔’音認,引也,又音仍。‘執无兵’,古本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明皇作‘窈兮冥,中有精’。李善《沈约钟山诗》注作‘窈兮冥,中其有精’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5_王念孙

<p>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5_王念孙</p>-齐物书舍
王念孙云:“‘大笑之’,本作‘大而笑之’,犹言迂而笑之也。《牟子》引《老子》正作‘大而笑之’。《抱朴子·微旨篇》亦云‘大而笑之,其来久矣。’是牟、葛所见本皆作‘大而笑之’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各本及《文选·陆机长安有狭邪行》注、《养生论》注引并作‘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’。《南齐书·顾欢传》、孟景翼《正一论》引同此(傅本)。按:《说文》曰:‘式,法也。’‘栻’...
03413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死之徒也’、‘生之徒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叶、清源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得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德’,并无‘矣’字。下同。”水海按: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有“矣”字,而宋刊河上公本无“矣”字。
03413
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7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7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景龙、开元皆作‘孩’。··或解‘孩之’為‘一以婴儿遇之’,此苏辙语也。意谓像对待小孩子那样来对待百姓。蒋锡昌曰:‘言聖人皆以小儿待之,不分别其善不善,信不信也。’又曰:...
034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