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89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锡昌说是也。又,“恒”作“常”者,乃后人避讳改矣。“常”应复原为“恒”。此句言:常使人民保持心地的纯真朴质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常使民无知无欲’,反朴守淳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07_05_校笺_04_薛蕙

<p>《老子》07_05_校笺_04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夫聖人之无私,初非有欲成其私之心也,然而私以之成,此自然之道耳。如欲成其私,即有私也。未有有私,而能成其私者也。程子有云:‘老子之言窃弄阖辟者也。’予尝以其言为然,乃今观...
03315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5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5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卷二七○引作‘戰勝,以喪禮處之也’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7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7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作‘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?’无‘以此’二字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范‘夷’作‘幾’。范谓孙登、王弼同古本。傅奕云:‘幾者,幽而无象也。’是王、傅二本并作‘幾’。依义作‘幾’為长。《说文》:‘幾,微也。从丝。丝,微也。’‘幽’亦从丝从火...
0336
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陶说误。楼宇烈云:“(‘夫唯无知,是以不我知’,王弼注:‘以其言有宗,事有君之故,故有知之人,不得不知之也。’)此句注文文义不明,疑有错误。宇惠说:‘不得不知之也’句下‘不...
0336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咎莫憯於欲得’,‘憯’音惨,痛也。古本如此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无‘可以’二字。下同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河上注曰:‘人能知道之常行,则日以明达于玄妙也。’是河上亦作‘日明’。··.·‘日’为‘曰’误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1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1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《蜀志·秦宓传》作‘知我者希,則我贵矣’。按:语云,物以希为贵,則‘貴’亦希也。故此貴非人貴,亦非自貴,乃他人无知之为貴也。此言普通人君莫知聖人,此圣人所以貴也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约礼博文”则为“學”之古义。而今“為學者”,则不“约礼”,而求政教礼乐之學,情欲日益。“日益”,一天比一天增加,成疏注为“日增”。
03313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四句,帛书甲本作“信,正善治,事善能,蹱善時”,第一句脱“言善”二字,第二句、第三句和第四句皆同此;帛书乙本前三句同此,第四句“蹱”作“動”。今第一句从帛书乙本,第二、三、四句从...
0336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3_毕沅

<p>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3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、顾欢并作‘天下萬物’,陆希声同傅奕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'徹'是周代奴隶制的劳役地租制。据《会笺》云:'鲁之税亩,变徹法而别為一法,故有若请仍用徹也。今曰税亩,则是不复以粟多寡為程(征),而但计亩之多寡為粟之程(征)也,·...盖助徹...
0335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作“云之有云”,“云”为“損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文部),“又”为“有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之部)。严遵本、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和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...
03312
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功成而不居,夫惟不居,是以不去’。‘惟’字,宋河上、吴同此,各本作‘唯’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5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5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作‘善建不拔,善抱不脱’,较今本为长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5_纪昀

<p>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5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‘天下莫能臣也’,按:河上公注本作‘天下莫敢臣’。”水海按:譣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羲之书河上公本、陆德明所见河上公本皆作“天下不敢臣”。河上公注云:“道樸雖小,...
0337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11_吴澄

<p>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11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无為、好静、无欲,皆无事也。既无所事,何必致天下之向附,而民自然而化,自然而正,自然而富,自然而樸。其效如此,是以之取天下而有余也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6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6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庚本无‘何’字,辛、壬有之。景龙本、敦煌辛本均无‘也’字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4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4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‘與’上有‘其’字。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玄德深遠,與物反’,是成、荣并无三‘矣’字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8_清世祖

<p>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8_清世祖</p>-齐物书舍
清世祖注:“‘信言’,真实之言;‘美言’,华采之言。···信则可从,不必夸美,故信言不美。美言则文饰大过,而不能信矣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夫禮者’,程无‘夫’字。‘而亂之首也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1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1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若能曲顺不逆者,信有全理,歸之于己尔,故云誠全而歸之。誠,信也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无為而无不為矣’,古本作‘无為則无不為’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故物’,苏、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‘故’并作‘凡’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不輟’,輟,张劣反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復命曰常”为叙述句;“復命,常也”为判断句。两句谊一也。但用如判断句意更盛。“常”,指萬物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之规律,今言之为自然法则。王安石云:“常者,乃无始已来不变之称...
03314
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為主”,意当為战争时的主动进攻,采取攻势。“為客”,意当指战争时的被动防守,采取守势。“進寸”、“退尺”,盖用兵之难進易退,犹以逸待劳、以静制动之义。
0339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说非是。不能以“执古之道”例此;况“执古之道”非古之立言者。以“古之立言者”释“建言”,为望文生义,增字解经(增“古之”和“者”)。河上公注亦不妥(于文献无徵)。高亨说为...
03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