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5_张煦
《老子》74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此两者同,出而異名,同謂之元。元之又元,衆妙之門’,‘元’古本皆作‘玄’,清本以避聖祖讳,改‘玄’为‘元’。今当更正,以下仿此。”水海按:《绩语堂碑录》因避清帝玄烨之...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4_张煦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是謂芴芒’,古本。《音辩》云:‘芴,音忽。芒,虚往切。於无非无曰芴,於有非有曰芒。’《淮南子》、扬雄、傅奕同古本。《庄子·至乐篇》曰:‘天无為以之清,地无為以之宁,故...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4_武内义雄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苏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水海按:蒋锡昌云:“苏作‘静曰復命’。”据苏本经文作“静曰復命”。据苏氏注文:“天之命曰命,以性接物而不知其为我,是以寄之命也。此之謂復命。”知苏作“...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2_纪昀
《老子》65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9_水海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8_唐玄宗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''故聖人云',柰卷、河上作'云',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高、赵均作'言'。傅本'人'下有'之言'二字。按:作'言'是也。'言'、'云'义重,'云'字衍。'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不割’,当作‘無割’。王注云:‘以天下之心為心,故無割也;’足证王本作‘無’。《道应训》正作‘大制無割’。此作‘不’者,后人因下篇有‘方而不割’之语改之。”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6_毕沅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洪说与‘牝牡之合’不相应,俞说为长。‘朘’字范同此,馆本作‘酸’。‘朘’盖出《字林》,陆每以《字林》为《说文》,各本作‘峻’。臧疏、易州、馆本、罗卷、寇、赵无‘也’字。...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4_刘师培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繩繩兮不可名’,唐写、范、彭、白、张嗣成、吴、赵写并同此。据陆出河上本作‘繩繩’,则王本亦有‘兮’字。臧疏、馆本、磻溪、易州无‘兮’字。臧疏引节解曰:‘謂道入皮肤骨节...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0_奚侗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段文字,前数句天、地、神、谷平列,语例字数均同,至此句语法一变,亦犹上文‘天得一以清’数句语例字数均同,至末句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’语法一变,正相同也。盖连举数语,意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5_陈碧虚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7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言人生存有命,则诸节柔弱;及其死也,则骨肉堅强。草木之类,生时软脆;及其死也,条柯枯槁。所以生而柔软者,和气存也;死而堅强者,和气离也。”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8_王安石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蒋锡昌说是也。又,“恒”作“常”者,乃后人避讳改矣。“常”应复原为“恒”。此句言:常使人民保持心地的纯真朴质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常使民无知无欲’,反朴守淳。”
《老子》07_05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夫聖人之无私,初非有欲成其私之心也,然而私以之成,此自然之道耳。如欲成其私,即有私也。未有有私,而能成其私者也。程子有云:‘老子之言窃弄阖辟者也。’予尝以其言为然,乃今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