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97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3_詹剑峰

<p>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3_詹剑峰</p>-齐物书舍
詹剑峰云:“老子所说的‘弱’、‘柔’、‘柔弱’,都是指新生的东西。因为新生的东西总是幼弱的,总是柔嫩的,所以他以婴兒为例,婴兒的骨是弱的,婴兒的筋是柔的,可是他握起拳头来却是很紧的...
0437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王侯若能守’,各本作‘侯王若能守’。《御览》一引阮籍《通老论》曰:‘道者,法自然而為化,侯王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’当為古本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7_高亨

<p>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7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’,此五句疑原作‘容乃公,乃王,乃天,乃道,乃久’。今本重公、王、天、道诸字,后人所益也。二十二章曰:‘强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...
0387
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天下”,此為定语中心词及其前面的结构助词“之”省略了,这个定中结构為“天下之人”。唐玄宗疏文即谓“故天下之人莫能與聖人争”。“莫”,否定性不定代词,可译为“没有人”、“没...
0277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美’并作‘善’。‘何若’,聚珍版弼注本作‘若何’。”
01227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怕兮’,陆作‘廓’;河上作‘怕’;林音薄,静也;纂微:‘一作魄。’清源‘怕’作泊’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是以王侯自稱孤、寡、不榖’,榖,善也;又百榖之总名也。春秋王者多稱‘不榖’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作‘不漏’是也。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注、《魏书·景穆十二传》均引‘失’作‘漏’。《群书治要》引亦作‘漏’。‘漏’,《玉篇》‘力豆切,漏泄也’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‘朱弦...
0307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傅奕本“患”为“惡”的形误。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惡”。“惡”,音wù,《经典释文》谓“乌路反”是也。 又,严遵云:“萬物之生也,皆元于虚始于无。背陰向陽,归柔去刚,清静不动,心...
0267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损掩。今从甲本。景龙本“孰”作“熟”,谓“得與亡熟病?”李道纯本、张嗣成本“亡”作“失”,谓“得與失孰病?”其他诸本与《韩诗外传》引并同帛书甲本。
0287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訥’,怒忽反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77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7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天之道,猶張弓者也!高者归之,下者舉之;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益之。故天之道,損有馀而益不足;人之道則不然,損不足而奉有餘。夫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【下】者?唯有道者乎!”也...
0247
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‘礼者,道之华而乱之首也,故曰:為道者日損。’又《后汉书》六十六《范升传》升奏议引‘颜渊曰: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。孔子可谓知教,颜可谓善學矣。’下引《老...
0327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10_王弼

<p>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10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‘徼’,归终也。凡有之为利,必以无为用;欲之所本,适道而后济。故常有欲,可以觀其终物之徼也。” 又,焦竑云:“‘徼’,读如边徼之‘徼’,言物之尽处也。《晏子》曰:‘徼也...
0467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斯惡已’,苏‘已’并作‘矣’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0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0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云:“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,此明盈难久持也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此文当作‘猛獸不攫,鷙鳥不搏’。《淮南·齐俗训》曰:‘鳥穷则搏,獸穷则攫’;《礼记·儒行篇》曰:‘天地阴阳盛长之时,猛獸不攫,鷙鳥不搏,蝮蠆不螫’,疑本此文。亦‘猛獸’...
0417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前句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后句同此;帛书乙本“搏”作“槫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改作“搏”(高明、许抗生亦校为“搏”)。其他文字同此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其他诸本“搏”...
0447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成玄英疏曰:‘多贪世利,厚益其生,所以烦恼障累,日日增广。’又曰:‘是以生死之业,日日强盛’;是成‘曰祥’作‘日祥’,‘則’字亦作‘日’也。伦谓‘日’为‘曰’误,‘曰’...
0297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裴注引并《周易集解》‘震’下虞翻引此句,均作‘自知者明’,作‘知’字是。‘自見之謂明’与经文二十四章‘自見者不明’谊相反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13_吴澄

<p>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13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正者,法制禁令,正其不正,管、商以正治國,帝王以修身齐家為本,不恃法制禁令以為正。奇者,权谋诡诈,谲而不正,孙、吴以奇用兵,帝王以吊民伐罪为心,不尚权谋诡诈以为奇。奇者仅...
0347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同,乙本“聾(简作聋)”字损掩。今从甲本。景龙本、赵孟頫本“使”作“令”,无“之”字,“聾(简作聋)”作“”,谓“五音令人耳”。按:“”即“聾”的异体。《字汇·耳部》...
0517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此处“民”字当作“人”。因“利器”是《老子》所用固定术语,三十六章即谓“邦之利器”,其义皆指象征“神器”或國家权力之类的重器(河上公注为“权”或“权道”,是也;王弼注为“利...
0307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10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荀子·正名篇》云:‘权不正则禍托于欲,而人以为福;福托于恶,而人以为禍;此亦人所以惑乱禍福也。’又《大略篇》云:‘庆者在堂,吊者在闾。禍与福邻,莫知其门。’此与贾谊《...
0447
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天”:自然之天。“王乃天”:天下歸往才能顺任自然。“天乃道”:顺任自然才能合於道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能王,则德合神明,乃与天通。德与天通,则与道合同也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10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10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‘幾’,近也。凡人從於有為之务,執心躁竞,分别取舍,曾无远见,每欲近成,有始无卒。故:多敗也。《尚书》云:‘靡不有初,鲜克有終。’”
0467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3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故以’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8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8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上古結繩而治,今民既淳朴,则可使復結繩而用之。化底和平,则虽結繩亦不用矣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仍无敵,執无兵’,古本作‘執无兵,仍无敵’。王弼作‘扔’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20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20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聖人以曲自养,不居功,不伐善,不好高,不自大,不以取聖于人為心,不以自私于己立念,家国天下,身心性命,未有不保全者也。夷险祸辱之来,是非顺受,不争不辩,此便是枉之义。聖...
02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