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9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6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善’作‘美’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0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0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我有三寳’,柰卷上有‘夫’字。按:作‘持而寳之’,是也。”
0387

最后的儒医 裘沛然

最后的儒医 裘沛然-齐物书舍
作品来自B站,作者【齐物书舍】丨作品链接: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3A411i7eF
02997

刘燕池中医基础理论讲稿-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一辑-人民卫生出版社

刘燕池中医基础理论讲稿-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一辑-人民卫生出版社-齐物书舍
书籍目录页预览 下载地址 百度网盘
13847
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6_古棣

<p>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6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作‘門’,与‘先’为韵,作‘死矣’則失韵。故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。”
0567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6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6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‘彼’谓禮義也,‘此’谓道德也,圣人去禮義之浮華,取道德之厚實,故云‘去彼取此’。”
0577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4_陈柱

<p>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4_陈柱</p>-齐物书舍
陈柱云:“下‘行’字,当為‘胻’之省借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0_劳健

<p>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0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’,‘貞’字,景龙、景福作‘正’,开元、傅奕、范应元与诸王本皆作‘貞’。范注:‘貞,正也,一本作正,后人避讳也。’按道藏御注御疏本原作‘正’,疏云‘本...
0467
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马氏之说是,帛书甲、乙本正作“自今及古”。宋张太守汇刻四家(唐明皇、河上公、王弼、王雱)注本引王弼注云:“故曰:‘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’也。”正与范氏所见王弼本相合。且汉代严...
0537

《老子》21_音韵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1_音韵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”容【Aǐwon】、從【dzǐwon】為韵,二字皆為东部。“道之物,唯朢唯物。”物【mǐwet】、物【xuet】為韵,二字皆為物部。“物兮朢兮,中有象兮。”朢【mǐwan...
0457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見(xiàn胡甸切)”,即“現”的本字,意为显露、表現。吴澄注云:“‘自見’,自显著所知以示人。”“自見”即自我显示之义。这两句,是承前所得的结论,据王弼注谓“不自見其所知...
0477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10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10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天所網罗恢恢甚大,虽踈远,司察人之善惡,无有所失。”
0257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10_奚侗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10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《周易·系辞》:‘是故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’道与易异名同体,此云‘一’即‘太极’,‘二’即‘两仪’,谓天地也。天地气合而生和,二生三也。和气合而生物,三生萬物也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2_严灵峰

<p>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2_严灵峰</p>-齐物书舍
严灵峰云:“‘人’与‘草木’皆属‘萬物’,则‘萬物’二字当系衍文;因据傅本删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45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45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:缺、敝韵(祭部,敝音蹩),沖、窮韵(中部),屈、拙、訥、熱韵(脂祭通韵,屈叶音缺,拙叶音棁,訥叶奴月反),静、正韵(耕部)。
0427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无“於”字,今从甲本。王弼本、张之象本皆无此句。陈鼓应也误掉此句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九引“可”作“多”,谓“罪莫大於多欲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...
0447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0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0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策’作‘筭’。”
0547
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善結’,司马下并有‘者’、‘乎’。‘而不可解’,陈‘而’作‘故’。”水海按:彭謂司马光本“善結”下有“乎”字,则有误。
0427

《老子》01_02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1_02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此二句中第一个“名”字和第三个“名”字,即“名”与“实”问题的“名”,即称“道”之名,如果说“道”是表明客观现象规律存在的,那么“名”便是反映客观自然的思维形式,也就是概念...
0547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0_吴澄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0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‘无事’,无所事,即无為也。因言取天下者,亦止是无為,盖德盛而自归之,必用智力而有作為之事,何足以取天下哉?”
0617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说不妥。“言多”可勿论。不能于彼说过“希言”、“不言”,便肯定于此就不能作“多聞”而也必作“多言”,类比不能定為确证。且此“多聞數窮”,“數(shuò)”则训為“速也”(见...
0467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9_高亨

<p>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9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按《逸周书·武顺篇》:‘吉禮左还,顺天以立本。武禮右还,顺地以利兵。’《诗经·裳裳者华》:‘左之左之,君子宜之。右之右之,君子有之。’毛传:‘左阳道,朝祀之事。右阴道,喪...
0327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3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3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如’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致’作‘至’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恃’,河上本作‘侍’。‘長’,丁丈反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耀”、“燿”、“曜”,三字古通用。在光明、照耀、炫耀的意义上,“耀”、“燿”同,为正俗字(即一种异体字),但“燿”为正字,“耀”为俗字。《说文·火部》云:“燿,照也。”徐...
0397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1_楼宇烈

<p>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1_楼宇烈</p>-齐物书舍
楼宇烈云:“‘拱’,通‘珙’,大璧。王弼此处作‘拱抱’解,即合抱,亦为形容璧之大。‘先’,疑为‘駪’之借字。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《老子》甲、乙本‘駟’字均作‘四’,‘四’借为...
0537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8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8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‘使有什伯之器’,敦煌辛本作‘使民有什伯之器’,庚本作‘使人有仟伯人之器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敦煌庚本后句作“使有阡陌人之器而不用”。罗失校也。
0397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四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,今从帛书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安其居,樂其俗’。”按: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、敦煌庚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...
0497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8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8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太上之慈,视天下如一家,视万民如一身,天下共入于陶成之内,万物咸遂其生成之泽,是慈之量也。太上之儉,以无為而节天下之有為,以无欲而化天下之有欲,天下归于儉,则奢侈之风不...
0247

《老子》68_音韵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8_音韵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善為士者不武,善戰者不怒,善勝敵者弗與,善用人者為之下。”武【mǐwa】、怒【na】、與【ǐa】、下【xea】,皆為鱼部,四字押韵。“是謂不争之德,是謂用人,是謂配天,古之極也。...
04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