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5_罗振玉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6_河上公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3_蒋锡昌
蒋锡昌则云:“司马光、王安石、苏辙辈读此,皆以‘有’字、‘无’字为逗,不知‘有名’、‘无名’为老子特有名词,不容分析。三十二章:‘道常无名,···始制有名;’三十七章:‘吾将镇之以...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1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两者,‘常无’与‘常有’也;‘玄’者,深远而不可分别之义。盖非‘无’不能显‘有’,非‘有’不能显‘无’,‘无’与‘有’同出而異名也。以道为‘无’,则万化由之而出;以道为...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1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此文‘聖人在天下’句,‘歙歙为’句。···‘歙歙为’者与二十章‘沌沌兮’一律···《文迭·东京赋》李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聖人在天下,惵惵焉。’‘惵惵’即‘歙歙’异文,...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前句作“知其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知其’下,乙本有‘白’字,通行本同,此脱。”后两句同此。乙本同此三句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直作“其”。今从《乙本释...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1_校堪
此节文字,帛书甲本作“道生之,畜之;長之,遂之;亭之,□之;□□,□□”,损掩“毒”和“養之,覆之”五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亭之□之’,乙本作‘亭之毒之’,王弼、傅奕等同,河...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4_罗振玉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0_朱谦之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此句各本差异较大,今从帛书本。按帛书本之义。“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”,其主语是上句的“道”。这样,此句之义即為:道使(萬物)功成、使萬事成就,却不命為己有。“成”和“遂”皆為...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萬物歸焉而不為主,可名為大”,前句不同於范氏所见王本。譣王弼注:“萬物皆歸之以生,而力使不知其所由。此不為...
《老子》58_述评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此,而《甲本释文》“古”径直作“固”,则误;乙本损缺“予”后“之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甲本。想尔本无“欲”字,“古”作“固”,“予”作“與(简作与)”,謂...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“甲本‘业’,帛书研究组读为‘友’,假借为‘柔’。乙本假‘朕’为‘勝(简作胜)’。與今本勘校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柔弱勝剛强’,也有作‘柔勝剛,弱勝强’或‘柔之勝剛,弱之勝...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62_音韵_03_古棣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同此(‘猶兮其貴言哉’)。宋河上、彭、吴、潘、赵写并无‘哉’字。白、臧疏、赵、磻溪、馆本无‘兮’字、‘哉’字。易州、白‘猶’作‘由’,亦无‘兮’、‘哉’二字。成疏曰:...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知”。想尔本、傅奕本等本即作“知”。《庄子·胠箧篇》和《在宥篇》两次援引皆作“知”。“知”,后来写作“智”。又,帛书甲本与通行本无“而”字,乙本有“而”字...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7_高明
高明云:“按此句(‘绝學无憂’)经文,世传今本皆在第二十章之首。经學者考证,多认為当属第十九章之末。帛书甲、乙本皆不分章,此文上承‘少私寡欲’,下接‘唯與阿,其相去幾何’,中间无明...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2_孙鑛
《老子》81_05_校笺_03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乙本‘愈’字作‘俞’,‘與’字作‘予’,稍异。”水海按:“予”、“與”古义通,皆给予之义。《尔雅·释诂》云:“予,赐也。”郭璞注:“赐與也。”邢昺疏:“予者,授與也。...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4_陈景元
《老子》39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无“之”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并同甲本。“昔”,王弼注为“始也”,河上公注为“往也”。两说皆通。“一”,约有五种解释,下面分别例举。 其一,释为“道”。成玄...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6_马叙伦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“矜”(jīn),矜夸,骄傲,自负。《正字通·矛部》:“矜,骄矜自负貌。”《尚书·大禹谟》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”,孔传:“自贤曰矜。”自矜,即自恃其能,矜夸自高之义。 ...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7_马叙伦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二”,指“阴”和“阳”,“萬物负阴而阳”,已说得非常清楚。“三”,指阴阳相合而形成的“中气”,即《老子》下文所说的“中气以爲和”。晨阳云:“‘道’是萬物的原质,生的‘一’...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人之輕死’,纂微、司马、清源、程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‘以其生生之厚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作‘以其求生之厚’,下无‘也’字。苏、叶只无‘也’字(引者按:作‘以其生生之厚’...